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文学艺术能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发挥特殊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也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伟大部署。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理当为此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和谐的社会理想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继承了人类公平正义的美好思想主张,特别是继承了欧文、傅立叶等欧洲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积极思想,并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它变成科学。我国古代早就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的就是人类在互爱基础上的社会公平与和谐。孔子的仁爱思想,更具体提出“泛爱众”、“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想社会伦理原则。墨子也提出“兼爱”和“非攻”的主张,同样意在追求一种和谐的世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名句,表达的就是对当时楚国民不聊生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他心中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向往。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吟唱的同样是一种公平和谐社会的理想。应该说,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历史上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向往并追求的人生目标。但在以往阶级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样的目标自然难以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指明了如何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来达到伟大目标的切实的历史途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把人类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今天,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在我国经过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基本和谐但又存在某些不够和谐的现状提出的。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和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还出现违背民主,有法不依等缺乏正义的现象。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很难避免。因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建设是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阶层、各条战线的人们都做出自己的努力。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通过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去感染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从而丰富人们的内心生活,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高尚的审美趣味和情操。文学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不仅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意象,而且倾诉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表现一定时代人们的政治主张、法律概念、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哲学观点和美学情趣。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总由于怀有对人类的悲悯精神和对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而使自己的作品获得促进社会历史进步的崇高作用。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而文学艺术完全能够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

  第一,我们的文学艺术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前进,它必然应该坚定地维护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传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并以这样的理想去照耀生活现实,帮助人们在认识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时不至迷失方向,而对未来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当下社会现实在光明面的主导下确实也存在某些黑暗面,即使将来,光明与黑暗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认清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能够相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正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克服的。以解放人类,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发展的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去鼓舞人们前进,这既是我们的文学艺术成为和谐文化一部分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的文学艺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带有根本意义的方面。

  第二,我们的文学艺术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谐社会必须有精神的凝聚力,必须使社会成员关心群体的利益和愿望,必须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气概,必须有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胜于爱自己的追求,必须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爱精神,特别需要人们奉献爱心,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要有为他们伸张正义,争取公平的信念和决心。人人多一点爱,社会就会多一点和谐,许多人民内部的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历史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而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无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十分可贵的重要标志。现实生活中尽管不乏追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但具有正面爱心的充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新人也正在不断成长、大批涌现。我们的文学艺术努力塑造这样的人物的典型形象,无疑会有力地传播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大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我们的文学艺术还应该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世界和谐相处。呼吁环境保护的创作题材被重视,是近年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可贵的积极动向。我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其中就包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而提倡“和为贵”,“与人为善”,“不念旧恶”,这更是人与人交往,人与世界交往的好经验。这在国与国的交往,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今天“和谐世界”的建设自然也要以公平与正义为目标。没有公平与正义的世界是很难和谐的。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多些包容和忍让,真正做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世界就容易建设起来。建设“和谐世界”无疑是人类的崇高而伟大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应有目标。我们的文学艺术如果能够高举“和谐世界”的旗帜,就不仅深刻反映人类的根本利益,而且也能够使自己的作品容易走向世界,走向各国人民的心里,为人类美好的未来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第四,我们的文学艺术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贡献,还需要文学艺术界本身的和谐,为此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与毛泽东当年提出“双百”方针的认识是一致的。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的“双百”方针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也是繁荣文艺,发展学术的正确方针。它体现一种气魄宏大的包容精神,也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而这种精神正是最有利于创造文艺界的和谐环境,也最有利于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有利于艺术上不同风格流派的竞赛和学术上不同观点学派的切磋,从而也最有利于我们的文学艺术走向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灿烂辉煌。

  只要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和理论活动中,高举“和谐社会”的旗帜,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的文学艺术就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影响人类崇高精神的成长,催生人类“和谐世界”的光明未来的到来!

相关稿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和谐文化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山花烂漫时”——文化生产与服务促进民间和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