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非关系发展的趋向

  2006年11月3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就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深化和扩大互利合作,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行深入探讨。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创设的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磋商与集体对话机制,是中非双方在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在南南合作范围内谋求发展,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个重大举措。2000年10月和2003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和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曾相继在北京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中非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务实的合作与交流,大大巩固和推动了中非传统友好关系的发展。剖析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的内容及后续行动,可以看出当前中非关系发展呈现出的四大趋向:

  一是中非政治合作的内容与时代命题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和多样化发展,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谐发展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中非合作的政治基础。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非洲的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非洲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逐步得到解决,反帝、反殖、反种族主义的历史发展主题渐成历史。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战略重心的调整,外交也越来越强调服务于国家利益而不是其他理想化的国际主义目标。而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又使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面临来自外部的巨大结构性压力。为此,中国与非洲国家相继作出了积极回应,一方面不断加强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团结合作,深化彼此间的政治对话和协调,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积极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样化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历届中非合作论坛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探讨如何通过中非合作以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当前中非双方的政治合作具有两大特点:其一,中非双方在思考彼此合作时,从未仅仅局限于中非双方的利益范畴,而是兼顾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其二,在思考处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时,已基本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和一些传统政治观念的束缚,不以“敌人”或“朋友”划线,不以“东方”或“西方”站队。尽管中非双方一再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但中非无意塑造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敌人,双方反对的只是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和国际上的霸权行径,是“对事不对人”。

  二是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关系不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必将在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非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年代,中国力所能及地给予了非洲国家大量的无私援助,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这些援助项目主要着眼于中非双方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非援助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合作中的互惠互利等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开始成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随着中国战略重心的调整,中国对非外交的制定和实施开始更多地强调维护和增进自身国家利益和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中非关系也日益体现出务实、平等和互惠的特征。国家利益至上和务实外交选择开始成为中非关系发展主旋律,成为中国开展对非外交工作的政治依归。

  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往来从过去由中国单方面提供对外援助逐步发展到互利合作、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经贸关系,这是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在经济领域里发生的重要变化。中非合作论坛高度重视推动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第二届和第三届论坛会议还特地召开了“中非企业家大会”,以推动经贸和投资向多样化、宽领域、深层次方向发展。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双边贸易额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5.9亿美元;2005年则迅速增至397.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是非洲贸易格局在历史上的重大变化。中非经贸关系的喜人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石。

  三是文化和教育合作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成为中非关系发展的新亮点,在为中非务实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中国在此框架下已为非洲国家培养外交、经济管理、农业、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近2万名。此次中非北京峰会进一步表示加强双方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中国承诺进一步加大对非教育培训的力度。中国于2004年举办了“中非青年联欢会”、以非洲为“主宾洲”的“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和“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以增进中非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还积极鼓励中非高校和企业界的横向联合,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使中非实质性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多元。由于历史联系和地理空间的相对疏远,当前非洲人对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了解和认同远远超过对中国文明的了解和认同,这一局面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里难有根本改变。而非洲文明与中国文明又是两种历史悠久而又形态各异的文明形态,双方的交往与互鉴不仅有助于两大文明各自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于中非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对于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应当通过中非间的多边论坛,加强中国同非洲国家在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宣传中国的良好形象,扩大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影响。

  四是中非关系的交往形式和手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历史上,中国主要以双边外交形式建立、维系和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权益。随着近年来非洲区域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多边外交的逐步重视,中国显著地加强了对中非多边外交的重视,不仅把非盟当作重要的外交工作对象,还与非洲国家一道创造性地开创了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新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中非交往的主体也由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配合以民间交流过渡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局面。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其他民众日益广泛地参与到中非关系中去。

  不过当前中国对非多边外交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的活动以及同亚太和欧洲等地区的多边交往而言,对非多边外交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所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拓展中非多边交往的渠道和形式当是当前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今后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方向,一是继续深化现有多边合作的深度,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二是一俟时机成熟,应适时地将中非合作论坛从部长级会晤升格为首脑或元首级会晤,使这一成型的多边合作机制发挥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效益。

  当前时代,中非友好关系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互助”和“双赢”,前者主要体现在中非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共同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权益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后者主要体现在中非双方在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和相互借鉴。今年年初,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了中国愿与非洲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今后一段时期中非关系发展勾画了蓝图。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