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
人所共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百年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三百年时间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路程。因而,我们在不断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有可能以集中、凸显、紧逼的方式遭遇别人在三百年中出现过的经济发展失调、社会矛盾加剧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困扰及风险。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做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主动地、自觉地防止和化解各种困扰及风险的高超智慧,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追求、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由此,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凡的执政能力,并将获得极大的政治主动。
一、拓宽了党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列在“富强民主文明”之后,比目前党章中的表述更加丰富,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们党新的战略追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如此突出的地位不是偶然的,包涵着“四个必然要求”。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从时间跨度上说,是本世纪的头20年;从经济指标来说,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段,如果举措得当,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举措失当、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甚至社会长期动荡。因此,这一历史阶段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虽然这一阶段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但许多是深层次的,解决的难度很大。倘若任由这些矛盾和问题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追求,就是要科学应对和有效解决特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长期性、复杂性,使得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上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须是和谐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的基本思想之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实践中,我们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地解决,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之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构建和谐社会,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建设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全党面前,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总的形势是稳定、和谐的,但也存在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和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逐步显现,包括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长。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重斗争。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个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正是着眼于这样的客观需要,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战略任务。
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凝聚的重要力量。适应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的社会基础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