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弘扬浙江精神 加快构建和谐杭州步伐

  在我们顺利完成"十五"计划、阔步迈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及时作出了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的重大决策。这是省委总结"浙江经验"、面向未来发展,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又一战略部署。结合杭州实际,把培育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与创新发展"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杭州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实现"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构建"和谐杭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省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浙江精神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为杭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实现"十一五"发展的新蓝图,迫切要求我们在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的同时,与进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精神,以此激励和支撑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培育和弘扬与进俱进的浙江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大力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大力弘扬和美与共、和睦有序的"和谐"精神,坚持"五个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规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脚踏实地,务求实效;要求我们以"诚信和谐"的精神,努力构建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恪守信约、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加快打造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政府;要求我们以"开放图强"的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推动杭州人文精神的与时俱进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杭州的生动实践。要把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与创新发展"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丰富充实杭州人文精神,实现杭州人文精神的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

  大力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就是要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要求理论之"真",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规律之"真",更加自觉地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全体人民在实践中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和智慧。"务实",就是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坚持从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出发,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出发,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注重实干,坚持干才是社会主义、干才是马克思想主义、干才是"三个代表",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以实干促改革、促发展、促稳定,以实干破难题、走前列、增实力。

  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和谐精神。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引导公民把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诚实立身、诚实为人、诚实做事、心底真诚、行为守信;引导企业把诚信作为兴旺发展之道,视诚信为"最好的竞争力",既抓产品,又抓人品;推动政府把诚信作为公正公信之源,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真心为民服务,建设信用政府。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关爱自然,保护自然,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有和衷共济的情志,推进"和谐创业"、打造"平安杭州"、建设"法治杭州",创造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悦自适的情操,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富足、体魄强健、精神愉悦,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大力培育和弘扬开放图强精神。"要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和兼容胸怀,虚心汲取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让开放的精神结出更多惠及杭州人民的硕果。要进一步增强全球眼光和战略意识,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地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要牢固树立忧患兢慎意识,弘扬卧薪尝胆、勇于拼搏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兢慎"做工作,"兢慎"干事业。要以勇立潮头、"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胆略和气魄,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加快"和谐杭州"建设步伐

  大力培育和弘扬与进俱进的浙江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动员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贯彻省委推进"八八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构建"和谐杭州",努力把今天的宏伟蓝图变成明天的美好现实。

  努力构建发展后劲足、经济实力强的"和谐杭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求,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实施新一轮"十大工程"为抓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兴市",打造"天堂硅谷",建设服务业大市,确保"十一五"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0年达49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超过84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达7400美元,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逐步实现由"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努力构建开放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和谐杭州"。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促政府职能转变、促"引进来、走出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努力构建服务功能强、城市品位高的"和谐杭州"。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和"旅游西进"战略,做优老城区、优强新城区、做大5县(市)、做新都市圈、做畅骨架网,力争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70%,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显著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实现生活、文化、创业的融合,解决好"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三农"问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构建市民素质高、人文气息浓的"和谐杭州"。加快建设文化名城和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人才强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修复人文生态,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人的天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美的"和谐杭州"。坚持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生态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十一五"期末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6%,让杭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碧、花更艳、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老百姓寿命更长。

  努力构建法治程度高、社会秩序好的"和谐杭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改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状况,促进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打造"平安杭州"、"法治杭州"。

  努力构建幸福程度高、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力争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基尼系数控制在0.3以内。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杭州"等"七大问题",力争"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2010年社会保障覆盖率达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确有保障",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人才公寓建设和危旧房改善取得新突破,满足多元需求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住房难"问题有效缓解,"两个房等人"落实到位。"行路停车难"现象进一步缓解,"办事难"问题基本解决,"清洁杭州"成为城市响亮品牌,失地农民享受"同城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关稿件  
·浙江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
·本网专访:罗开富称浙江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在浙江全面推进
·诚信:浙江精神的"脊梁" 记者访吴蔚荣、周晓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