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梅宁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观的大发展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观的重大发展,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上的自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上的自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命题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思想理论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但分析起来可以看出,有些理念或观点是针对特定的领域或事物而言的,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建立经济特区等;有些理念或重要提法则是统揽全局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命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方针、政策,而是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样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命题,且具有重大的思想指导作用和高度的方法论意义。可以说,十六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可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中来。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的要求,实践发展的需要和理论深化的逻辑结论。

  (二)“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观转变的必然结果,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的28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一些重大思想理论和战略决策的提出,几乎都与思想解放的大潮相伴随,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掀起的思想解放大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发表及其引发的思想解放大潮,为党在十四大选择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重要政治准备,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掀起了又一轮思想解放大潮。它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为十六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构筑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平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不断地作出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提出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从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做出的全局规划,这表明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哲学观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和谐思想

  在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尊道贵德重和”的思想观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也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首先,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存,不同的意见相得益彰。从这一理念,可以推导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思想。其次,“中庸”也是儒家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推“中庸”为至德,“中庸”就是合宜、适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庸”作为处世哲学,确实有消极性,但不能因此否定“中庸”思想的合理内涵。再次,从外延上,儒家从三个层面来阐述其和谐思想:第一个层面是身心的和谐;第二个层面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将个人的和谐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是达到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础;第三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确立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有一定的启示。

  总之,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但对历代中国人的思想品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和谐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政治哲学观上的转变,深刻地阐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内容,又一次表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关稿件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关键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