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中国皮都”——温州平阳县宣布一个惊人举措:本月15日下午6时起,水头镇制革基地内所有制革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全面整治。
“这是平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治污环保战。”昨天,平阳县环保局局长周胜荣说。
由于污染严重,2003年,水头镇的制革业,在国家环保总局评定的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省环保局评定的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中,都榜上有名。
“皮都”之痛
平阳县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与一张皮——“猪皮”密不可分。
该县水头镇制革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迅速发展。到2002年,这里集中了1200余家制革企业,占地近3平方公里,年加工猪皮革1.2亿标准张,市场交易量9000多万张,成为全国最大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场。
当年,水头制革业总值近40亿元,制革及明胶、服装、皮带等相关产业的税收就达3.5亿元,占平阳全县财政的一半。
然而,水头镇制革企业大多“低、小、散”,每天产生的7万多吨污水,给当地和鳌江中下游造成灾害性水体污染:原本清澈的鳌江水变黑变臭,成为浙江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一个,其下游水质全部劣于五类(水功能都丧失掉,既不能灌溉,也不能用于生活洗涤)。
忽视环境,最终遭到环境的报复。据浙江环保联合检查组的检查报告显示:水头镇因制革污染造成当地农田作物几乎颗粒无收,整日弥漫在空气中的恶臭以及被污染的生活用水,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
摘帽,三年税收锐减4亿元
平阳县环保局介绍,为控制制革污染,2003年—2005年,县里对水头镇制革企业实行限产、轮产和停产改造,使基地内制革企业由原有的1200余家兼并成162家;同时,县政府及企业投入上亿元,新建7个污水处理厂。
全面整治水头制革业,三年间就使该县税收锐减4亿元。
“这是忍一时之‘痛’,换良性发展,完全值得!”平阳县原县委书记戴祝水是这样理解的。
周胜荣解释,这次之所以对水头制革基地采取全面停产整治,主要是根据省政府要求,确保制革基地于2007年通过环保整治达标验收,如期实现摘掉套在水头三年之久的“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这顶帽子。
据悉,对于本次整治中制革企业被削减的转鼓(开皮机),平阳县将给予3万元/只等政策补助,同时要求新企业重组必须于今年12月底完成,并于明年4月30日前完成氨氮处理和污泥处理工程,经过环保验收后才能恢复生产。
争取到2010年鳌江水可以养鱼
“水头这次停产整治,是要把猪皮原来的粗加工产品提升为精加工,它把污染物削减、环境质量、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四大具体目标结合起来,效果应该不错。”昨天,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谢海平点评说。
整治之后,水头环境会达到怎样的状况?
在周胜荣看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缓解和减轻鳌江污染,改善鳌江水质,争取下游水质能在明年达到五类标准,即先恢复水功能要求。温州市政府还有更长远目标——争取到2010年,让全长90余公里的鳌江干流水质达到景观要求,河水可以养鱼、灌溉。
“但是,经过水头制革基地十多年排放,光鳌江积淀的污泥,有的地方就有1米多深,恢复水环境功能也许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谢海平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