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雄——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人称“快乐教授”。50岁的他,研究了25年“快乐问题”。他说,“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使人们更快乐,那么这样的增长就没有意义。”
近几年,陈教授一直在研究国民生活快乐(幸福)状况,从目前回收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中,他关注到一个社会现象:城里的优秀大龄女青年越来越多,而农村里不太优秀的单身汉也越来越多。陈教授认为,这与大量农村青年男女进城打工有关,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分工造成的。
陈教授的理论大致是这样的
现在,中国约有1亿2千万的农民到城里打工,其中大量是青年男女。一些长得漂亮,脑袋灵光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城市里一些不太优秀的男青年,占了城市婚姻市场的一部分份额。这样,城里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就多了出来。
而进城打工的农村小伙,一般都回到农村娶老婆,一些女孩嫁到城里后,仍在农村的小伙的选择少了,单身汉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偏僻贫穷的乡村,成了大龄光棍汉的集中地。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深刻的社会现象:比如一些非法的买卖婚姻流向都很明确,如浙江人到江西去买老婆,江西人到贵州去买老婆,贵州人到越南买老婆。
城乡择偶变化示意图
这是男女在婚姻上的传统选择。A、B、C分别代表婚姻市场中条件相对优秀、中等、较差的3类人群;人口流动不大的年代,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婚姻市场都相对稳定。
1.人口流动加快后,城市和农村的婚姻市场相互影响,虚线表示现在的婚姻比过去多出来的选择。线条越多,机会越大。
2.城市男青年的选择范围扩大,意味着城市女青年的资源缩小了。所以A城市女、B城市女、C城市女都受到了影响。
3.理论上,两个选择最少的群体为:A城市女——她们条件好、学历高,只有A城市男一个选择;C农村男——农村条件差的男子,也只有一个选择,C农村女。这两类人显然无法匹配。
A城市女会成为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吗?
陈教授说,城里优秀单身女青年增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存的婚姻。
去年,有部热播的电视剧叫《好想谈恋爱》,被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讲的是4位大龄未婚女子的感情和生活。里面有个人物叫毛纳(梁静饰),敢爱敢恨,只要是优秀男人,她都会主动出击,不管人家是有老婆还是没老婆。
“婚姻已经是个开放的竞争性市场。”陈教授说,“优秀的大龄女青年,有多少是别人婚姻中的第三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调查,但从目前婚姻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来看,这必定是婚姻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有婚姻的人比较快乐
陈教授是国内研究“快乐经济学”的第一人,他的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快乐”。他说,组建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有婚姻的人比较快乐,这是全球都证明了的。根据澳大利亚有关快乐的调查,未婚者要赶上已婚者的快乐,每年要多花5万澳元。
陈教授解释,仅从生理需要的角度看,在性需求关系上,婚姻更像是一次性批发,而未婚者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满足,犹如“零售”,要达到和已婚者同样的快乐,“零售”肯定要比“批发”花更多的钱。
另外还有更多的快乐成本。国外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35-44岁的已婚男子和29-34岁的已婚女子的死亡率是同龄未婚男女的二分之一。29-34岁的未婚女性中有自杀倾向的人数是同龄已婚女性的3倍。婚姻永远受到欢迎,比如在美国,27岁以上的女性中有四分之三已经结婚,29岁以上的男性有四分之三也已经结婚。尽管离婚率很高,但离了婚的人大多数会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