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十届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国际公园协会把“最大贡献奖”颁给了杭州。
11月11日,第四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世界银行公布中国120座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杭州荣膺“金牌城市”称号。
9至10月,《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央视国际、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70个著名城市的“幸福度”进行调查,杭州名列榜首。
这些成绩,是杭州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见证,是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杭州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不断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杭州提出的生活品质,包含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针对全体人民,包括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创业人员。
这些年,杭州经济总量一直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美元,提高经济生活品质的成效有目共睹。
一个没有地下资源、港口资源和政策资源的“三无”城市,经济却能快速发展,原因在于,杭州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通过生活方式的创新和生活内涵的变化,引导经济运作模式、经营机制的变化,决定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方向。
杭州是一座有8000年文明史、2227年建城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杭州也注重文化软实力,着力提高文化生活品质。
杭州加快了文化名城和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强市建设步伐。培育了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还恢复修缮了一大批历史文化景点和碎片。
2004年,杭州开始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提建议、烧茶水、送慰问,市民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一年,就有146名专家、11177位市民直接参与改善工程。
这正是杭州着力提高政治生活品质的生动体现,杭州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引入“三问四权”,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市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落实到杭州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今年8月,杭州市举办破解“七大问题”新闻通报会,交出了一份提高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品质的“成绩单”:为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春风行动”6年共筹集帮扶救助资金1.54亿元,帮扶救助困难家庭4.58万户(次);为解决看病难,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价让利金额达10亿元;为缓解行路难停车难,实施“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等道路建设和整治工程……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杭州实施了系列综合保护工程。今年国庆,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竣工,“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等运河主城区景观全面亮相。
持续数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打通西湖还湖于民、重现一湖双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图、形成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西湖新格局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