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同学进行包括加综合测评分等多种方式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派出所利用在校学生、老师力量进行群防群治破获了数十起园区刑事案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线索都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信息”。然而,利用各种奖励刺激学生提供信息是否会增长学生的功利心理?学生发现这些可能危险的“信息”是否会危及自身安全?昨天,记者带着这两个疑问进行了采访。
学生可以陪着“查”线索
高教园区的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滨江高教园区有近四万的师生员工,人口密集,加上周边流动人口剧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学生自我财产保护意识不强的弱点,伪装成学生模样,到学校食堂、教室、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伺机进行扒窃。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经常失窃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
去年6月份,滨江高教园区开展了一场“平安使者”活动。这场覆盖所有在校学生、老师、保卫人员的活动,旨在通过发动众人的力量,群防群治。而让学生和老师主动提供自己身边发现的“信息”,显然是民警们掌握校园最新动态的最好方式。
万事开头难!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民警预期会出现的“互动”局面并没有出现。“来向我们反映情况的,大多都是自己丢了东西,然后说出自己心中的怀疑。”
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供的“信息”成了金胜军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金胜军告诉记者,“起初,学生提供的一些信息都比较碎,有些线索可能根本没有意义,但为了不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我照样会将案件分析给学生听,甚至会带着他们一起对他们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如果对他们提供的线索我们只是敷衍了事,工作就更难开展了。”为了能和学生走得更近,金胜军甚至将办案地点直接放在了学校。
民警认真的工作态度慢慢地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渐渐地,来向金胜军本人以及学校安保部门报告自己发现“情况”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提供“信息”有个“度”
金胜军告诉记者,他们希望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为警方提供线索。但是仅仅“提供”而不是去“调查”。为此,他们一直坚持“不让学生上一线”。“包括由学生组成的巡逻队对宿舍区和校内进行义务巡逻,都必须是由老师和我们专门培训过的保卫人员带队进行。学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金胜军说。
记者了解到,就在上个星期,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四个男生虽然围堵并抓获了一名偷手机的小偷,却没有受到更多的表彰。“我们不主张学生上一线,如发现有可能威胁到公共安全,在公共场所以及校园内一些不正当行为时,应及时和校方及警方取得联系。”
另外,一些经常为警方和学校安保部门提供线索的学生“信息员”,还被特别进行过“度”的教育。一名已经多次为警方提供过身边“安全隐患”信息的吴姓同学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对于每一个他发现的、可能存在隐患、危及校园安全的信息,他都会先在心理琢磨一番。一旦认为再深查下去会对自身安全产生危险的,他会在上报情况后立即抽身。“我们自己心理都有个度的把握。老师和民警也教育我们要见义智为。”
有价值的信息可享多重“优惠”
据了解,2005年,警方从“平安使者”这一活动中,得到的各类有价值线索42条,破获园区刑事案件13起。而对于这些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平安使者”们,警方和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奖励。比方说:对于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学生,在学期综合测评成绩中加分;进行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等等。甚至有一位今年已经毕业的学生因为多次主动提供“信息”,在某著名IT企业来校招人时,被作为品学兼优的典型由学校大力推荐。
“我们并不认为这样做会增长学生的功利心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获得信息本来就是具有偶然性的,而且,受奖励的信息必须是经过公安机关认定为有价值的。两个条件一凑,学生实际因为提供“信息”受奖励的几率就非常小。同时,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采纳警方的意见,对积极提供信息的学生进行类似的奖励,最主要的目的是褒扬学生“公德心”和“主人翁责任感”。“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身边发生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都漠不关心,那么他很可能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反过来,当他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这种肯定可能可以促使他将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