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等于在大气环境中安上了一个警报器,大气的任何变化,一切尽在掌握。”
上周市民们参观的时候,有很多人问: “上个月,我们住宅区的空气好像不是很好”,“去年元旦的时候,我们一开窗就可以闻到很刺鼻的一股气味,听说是某个化工厂排放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胡荣章很快回答, “两年的数据全在这儿,我可以在一分钟之内调出任何一天的大气监控情况,哪些有害气体在什么时候超标了,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既然做了工作 为什么不让市民知道
“现在环保部门有了这么先进的监测设备,不仅政府部门知道环境质量,还让我们也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
作为管理部门,胡荣章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做了工作,为什么不让市民知道,尤其在环保方面,市民的支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次活动中,镇海区环保部门组织市民代表集体参观了7个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示范点。
“这些从意大利进口的监测设备能测出36种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只要数据超标,就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胡荣章告诉大家,这两年来,仪器很少发出警报,监测数据显示,镇海的空气污染浓度很低。现场了解后,有市民说,他们这次是真正地了解了镇海的大气质量究竟是什么情况。
“显然,相比纯粹的数据公告,这种对市民的告知效果要好得多。”
这是一个政府与公众对焦点问题沟通良好的案例
左海聪(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
镇海给大气装上个实时“警报器”,对36种污染都能够感知,说明镇海区政府重视环境,加大了环境整治和监督的力度,也给那些随意排污的企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就像胡荣章说的,镇海区是个化工区,也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镇海区政府建了一套在线监测系统,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
但更重要的是后面的这次组织活动,它不是一次简单的走过场,而是通过实地讲解和分析,让市民知道政府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一方面可以让市民住得放心,另一方面,则是在政府工作和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上有了一个良好的沟通。
我们可以预想,市民在了解了政府在环保上的措施之后,他们还会主动配合政府继续做好其他环保工作,这就等于给政府工作有了推进辅助的作用。
这是政府与公众在焦点问题上如何沟通的一个良好案例,这样的沟通才会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