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就送”引来疑问一串
质疑之一:预购团究竟便宜了谁?
由于担心活动当天人太多,一些消费者参加了由商场组织的“预购团”,前一天下午五点开始可以持预购单试衣、购衣,第二天再根据商场政策享受消费赠券,赠券消费可以一直使用到26号。
一位顾客事后在网上论坛抱怨说,自己与朋友花了两万多元的预购计划完全失败。这位顾客说,当时传闻活动是满四百送四百,相当于打了五三折,于是自己与几个朋友根据这个促销政策开始消费,为了最大限度获得赠券,互相之间也不累积。结果两万多块钱花出去以后,却发现第二天银泰百货的促销政策是满八百减三百二,让她大失所望,而由于小票特意分开,满两千再送两百的政策也不能享受。
这位顾客大呼上当的同时,银泰百货在店庆之前的一个晚上却创下了两小时销售突破130万元的纪录。
质疑之二:“满就送”三包待遇不同?
浙江金华消费者余小姐没有加入这次“血拼”。余小姐说,经过国庆节的“血拼”,她以后永远都不会再相信商场的这种促销活动了。余小姐向记者投诉说,国庆节前金华几家大商场搞了“满就送”,她花599元买了一件JACKJONES的男西装,又花十几元买了一双袜子,凑齐600元赢得了赠券,再用这些赠券买了一只皮包和一双皮鞋。
余小姐说,西装买回家以后自己想去换另外一款,等到一周以后余小姐去交涉时,商场的回答却是,这是参加活动的商品,不能换其它货品。余小姐说,商场说来说去,理由就是你已经参加活动了。余小姐的疑问是,参加促销活动就不能享受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了吗?
浙江省消协秘书长叶元春说,商务部今年专门发布规定规范商场的促销活动,其中对于“满就送”的规定非常清楚。比如送的商品也必须符合质量三包的规定。另外关于换货,由于我们国家还没有“无因退货”的规定,因此顾客购买商品后,如果没有质量问题,退货和换货需要与商场和代理商协商解决。但是叶元春说,只要商品没有打开包装,没有使用,不影响第二次使用,商场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应该给顾客更换。
质疑之三:“满就送”的帐怎么算
满八百减三百二等于几折?满四百送三百又等于几折?被促销活动吸引到商场来的消费者,人人都拿着计算器或者手机在算帐。商场的政策多达几十条,比如封顶不封顶,起步是多少,哪些品牌参加,哪些品牌不参加,赠券哪些品牌可以用,哪些品牌不可以用,另外信用卡可以刷,普通的借记卡不可以刷。
到了消费者手里,为了买得最划算,还要再算一笔帐,买多少价位的衣服最合算?如果是“满就送”,399元的服装,再买一样什么凑齐400更合算?如果是“买就减”,又要买什么才划得来?
算到最后,买到最后,消费者往往发现买回家的都是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
精打细算为何还是觉得没占着便宜?
为什么“满就送”的活动,消费者总是一开始觉得捡了个大便宜,最后又发现似乎是上当了?
一家代理商道出了其中奥妙。
这家代理商说,代理商与商场是进行营业额分成的。比如一个品牌一天销售十万元,其中也许有两万元上交商场。搞活动就等于是品牌打折,打折要影响品牌的销售总价,这其中的损失,大部分由品牌承担。这位女装品牌的代理商算了一笔帐:在整个营业额里,进货大概是四五折,营业员工资要占到0.02个点,商场如果搞活动的话又要加点,本来商场提成25%,再加上搞活动打折又要拿走25%,那么0.45+0.02+0.50= 0.97,你说代理商赚什么钱?连商场搞活动打的广告,其实都分摊到代理商头上了。
这位姓王的代理商说,其实许多品牌都反感“满就送”。“满就送”营业额是高了,但是利润高不了多少。活动期间我们一天可以销售六万元,毛利不到六千块;平时我们销售两万多,毛利也有四千多。问题是促销搞完了怎么办?活动一结束,商场立刻冷冷清清,营业额立刻往下掉,怎么把营业额做上去?又是靠“满就送”,这就是现在商业的恶性循环。
这位代理商说,代理商总不能白做吧。怎么办呢,要不把商品的价格标高,要不就把库存商品从仓库里找出来,重新挂起来当新品卖,卖得动卖得好的新品就藏起来。卖不动的货品好不容易卖出去了,代理商怎么肯退?
这位代理商说,象一个“卡”字开头的女装品牌,这几天卖得都是库存,以前放在花车上打3折的,现在把衣服挂起来,打8.5折,生意还很好。
分析认为,现在百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不搞活动不消费,一搞活动集中消费的怪圈,“满就送”就是商场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场搏弈,消费者如果不理性消费,冲着打折、赠券去买东西,反而得不到实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