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良川,一个来自浙江云和的51岁农民。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是这个云和农民给我的他所在的地址。四川地图上,元坝区的圆点标在成都东北方向280公里处。那里的人都习惯叫他“老汤”。
杭州到成都,三个半小时的飞机;然后是成都到有“川北门户”之称的广元市,三个半小时的高速大巴;再爬上开往元坝区的小巴士。一路上,道路两边的地形逐渐由平原变为高低起伏的山峦,最后整个儿陷在群山之中。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巴士终于在元坝区汽车站松了口气。这个拥有23万人口的省级贫困区县,至今尚没有一家旅店。
出站口,一个50多岁的男子拎着手机,正向这边伸着脖子张望,旁边停着一辆挂着浙江牌照的皮卡车。“是汤良川师傅吧?”这个汉子腼腆地笑笑,对我说:“上车吧,我的种植基地在山里,还有20分钟的路。”
对这位浙江农民的采访,就从这段蜿蜒的山路开始。
还在开着车,汤良川却执意让我先把他包里的那本“云和师傅”的证书拿出来。我知道,这是汤良川选择在这里当农民的最大资本。
柴油发动机强大的动力在起伏的山路上发挥了作用,汤良川把油门踩得重重地,憨厚地笑着说:“这里都是山路,只能开这种车啊。”
“这么远的地方,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汤良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对面的一片山木说:“你看对面山坡上那片黄叶子的山林,全部都是青杠木。”
秋日下,黄色的山林被照得金灿灿地耀眼。
正是这成片的青杠木,让汤良川留了下来。
只要是种食用菌的师傅都知道,青杠木是种植黑木耳最优良的树种,但是想要找到这种材料并不容易。按照老汤的话说就是,“越穷的地方越适合开发这个”。
去年,汤良川开着车子在这一带跑了8天,最后终于找到这里。“我到林业局去打听,那里的人告诉我在元坝区有17万亩青杠木,每年可以不停地循环使用11万立方,那可以种多少黑木耳啊!”老汤兴奋地把车速又加快了一档。
“这么多的资源,这里的农民却不能利用,只会拿青杠木来烧炭。”这里农民的经济账是:50公斤木头,烧7.5公斤炭,卖20多块钱。而像汤良川这样的“云和师傅”的经济账则是:150万公斤青杠木+菌种+技术=一年300万元收益,其中纯收入140万元。
还在开着车,汤良川却执意让我先把他包里的那本“云和师傅”的证书拿出来。我知道,这是汤良川当农民的最大资本。
要获得“云和师傅”证书,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汤良川用了6年。在一个“云和师傅”必须具备的6大条件中,“经过培训获得技师职称”和“5年以上生产、管理经验”是关键的两条硬杠子。
7年前,汤良川背了一身债走出云和找机会,在湖北荆门市东宝区的栗溪镇和农民一起种香菇。凭着一手种香菇的技术,他用三年时间积累了财富,也让那里的农民脱贫致富。
像汤良川这样拥有“云和师傅”证书的农民,整个云和县目前只有68名。而今,这本证书成了他在外开发食用菌的金字招牌。
汤良川清楚,自己的手艺,正在实现“资源变资本”的财富梦想。
老汤的房间很简单,一张木头床,一台熊猫电视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在其中特别醒目。老汤说,要用它了解外面的世界。
按照汤良川的理论,“赚农民的钱发财不算本事,要赚就赚外国人的钱”。
车子减速停在山路边,左手一片平地前立了一块牌子——山蓝牌木耳广元市示范基地。
元坝区紫云乡金华村,汤良川的基地和家都在这里。
20亩的示范基地里,11万棒1.3米高、8厘米直径的青杠木立成人字型,整齐地排成队列。上方半米处,成井型的网状水管正在给青杠木喷灌,在半空中形成了一层漂亮的半透明水雾。
15天前,这块地刚刚采摘了一批黑木耳,卖了13万。一个星期后,硕大丰满的黑木耳又会布满整根木棒。
基地里,两名中年妇女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正在逐个清理棒子,每天的工资是20至25元,这个工资要比在浙江云和便宜一半,但在当地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金华村现有254户964人,2005年这个村的人均纯收入1700元。
汤良川去年总共在金华村建了60亩的黑木耳示范基地,投资150万,其中材料成本仅为40多万,其余的100万全部用于支付农民的工资。老汤的计划是,让村里的农民在基地边打工边学习技术,用赚来的钱自己种黑木耳。
冯开菊背着竹篓从田垦上走过来,他告诉老汤,在这里干活的一个婆婆生病了,明天想预支100元钱去看病,老汤点点头,“让她明天来拿吧。”汤良川说,这里的农民太穷了,经常是今天赚了钱就指望着明天能派上用场。本来应该是月底结账,但老汤经常要提前甚至预支发钱。
为了替农民省钱,每次看到手机上农民打来的电话,汤良川都会先掐掉,再自己打回去。“他们打给我的都是长途,太贵了。我反正不管接听还是打出都花一样的钱,还不如我打给他们来得划算。”
老汤的家,是从农民那里租来的一幢二层楼房,站在门口,整片基地都展示在面前。院子里,和老汤同住的几个云和老乡正扎堆聊天,他们都是汤良川专门从云和请来的食用菌技术员,负责帮助当地农民尽快学会种植技术。对于这些人,老汤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晚上10点前必须回来,不准打牌、打麻将。老汤说,人是我带出来的,要对他们家里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