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老汤”纪事:今天我们怎样做农民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0:25:4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老汤的房间很简单,一张木头床,一台熊猫电视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在其中特别醒目。老汤说,要用它了解外面的世界。

  “信息很重要。像在湖北,那里农民家里种出的香菇多好啊,可是因为找不到销售途径,每公斤两块钱还卖不掉。我原来是做外贸的,所以知道像这种品质的香菇如果卖到日本,新鲜的可卖到每公斤60多元,干菌的价格在110元左右。”

  按照汤良川的理论,“赚农民的钱发财不算本事,要赚就赚外国人的钱。”

  基地里,雷贤正在检查黑木耳的生长情况。今年老汤了解到出口日本的黑木耳在农药使用上有了新规定,就把一直在云和做外贸销售的老乡雷贤请到了元坝。“黑木耳的用药很重要,如果种植时不注意,以后销售就会出问题。现在尽早用符合日本要求的农药,明年就不受干扰了。”

  “教会了一个地方的农民技术,可以换一个地方再开发、再赚钱。中国西部有这么多农村,钱是赚不完的。”云和农民的笑容里,是一脸的豁达。

  30岁的冯开忠堆着笑脸,跑过来和汤良川打招呼。往年此时,这个小伙子应该和爱人还在浙江平湖的一家服装厂打工,两个人的月工资共2000元。工资虽然要比老家高得多,但是他们放心不下在家的父母和10岁的儿子。

  去年“十一”,冯开忠返乡看到汤良川正在建黑木耳示范基地,决定不出去打工了。“如果能自己种黑木耳,不仅收入高,还可以照顾家里人,不耽误种地,生活花销也比外面低。”

  冯开忠决定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汤良川告诉他只要他肯学,他会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全部教给他。“种黑木耳的技术并不难,除了培育菌种,一般的技术跟师傅学上一年就可以自己独立种植。”

  元坝区林业局局长曾经把这句话琢磨了好一会儿。一次饭桌上,他一脸怀疑地问汤良川:“如果农民能自己培育菌种,连买菌种的钱也都省了,你能不能把制菌种的配方也传给我们啊?”

  “可以,我和大伙说了,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你不怕他们学会了技术,以后不买菌种,你就赚不到钱了?”

  “教会一个地方的农民技术,可以换一个地方再开发、再赚钱。中国西部有这么多农村,钱是赚不完的。”云和农民的笑容里,是一脸的豁达。

  事实上,7年前在湖北起家时,老汤就是这么做的。2000年,他从浙江云和请了7个食用菌技术人员,在湖北的栗溪镇里挨家挨户指导种植香菇,把技术传给他们。如今,栗溪镇5600名农民中有80%已靠种香菇致富,农民香菇种植450万袋,预计香菇的年交易量将达3000吨。

  2003年的春节,在汤良川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年冬天,栗溪镇栗树湾村的村民一下子买了72台电视机,78辆摩托车,村里热闹坏了。

  “我刚到栗溪镇那会儿,猪肉每公斤8块钱,等去年走的时候,猪肉已经卖20块钱一公斤了。”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仍然习惯用猪肉的价格进行财富增长的比较。

  一次,荆门市政府开招商引资表彰会,来了17个受表彰的企业代表,市长让汤良川坐了第一个位置——“他投的钱不多,为这里的农民带来的效益却是最高的。”

  汤良川从市长的话里悟出了其他的道理。

  2004年,就在汤良川的湖北香菇生意相当稳定时,他却做起了离开的准备。“把所有技术都传给了这里的农民,我的作用就不大了。我要去更穷的地方,把技术传给更加需要的农民。”

  想起一见面时汤良川递给我的名片,上面还印着湖北的地址,当时老汤不好意思地说:“新名片还没去印,先把老名片用完再说吧!”

  恰恰是这些陈旧的名片,记录了汤良川在湖北的足迹,也让金华村村民对他的承诺更加深信不疑。

  细心的冯开忠发现,往年村子里几乎看不到20岁到40岁之间的年轻人,而今年,自己家附近的四五户年轻人,都陆续回来准备种黑木耳了。

  冯开忠正盘算着过两天就上山准备2万根的棒,“我准备投入4万块钱!”冯开忠把四个手指张得大大地伸到记者面前,对他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大投入。

  “拿出这么多钱,担不担心?”

  “不担心,跟着汤良川,我投几万块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一定要和林业部门签这么一份合同,有了政策保证才能保证黑木耳种植材料的供应。”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敢和政府官员面对面讨价还价的农民。

  这里的夜要比云和老家晚一个多小时。山里的夜特别安静,院子里,两只看门的大狗偶尔传来几声狂吠。

  汤良川的心情却不能平静,人在基地边转悠,心里却在琢磨明年的又一个大动作——前几天,他和张祖金等50个在元坝区的云和农民组成了一个异地开发队伍,和元坝区的林业部门签订了一份协议,投资1250万,实施组团开发建设400亩的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需要耳棒2000万节。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余华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浙江盘点 更多 
·[11月28日·精粹]杭城年底土地大出让 776亩宅地挂牌
·[11月27日·精粹]她捐献自家老宅回报29年恩情
·[11月18日-24日·周盘点]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 义乌成独家
·[11月24日·精粹]杭州部分餐馆推"收费筷子"引争议
·[11月23日·精粹]杭州"两岸咖啡"绍兴涉嫌"加盟骗局"
 原创新闻 更多 
·浙江拟提高"十一五"期间降能耗指标
·浙江有望出台国内首部商号管理保护地方性法规
·高架事故多是追尾和变道引起 12月多发需加小心
·少先队争奖章技能展示活动举行
·打工少年潜进女厕抢劫如厕女
 图说新闻 更多 
冬日秋色
冬日秋色
名企与大学生
名企与大学生"校园早恋"
救援
救援
探访拆迁中的浙赣老线
探访拆迁中的浙赣老线
找工作
找工作
“我为车狂”
“我为车狂”
戏娃闹台
戏娃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