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锦香来餐厅的熟客们吃出了鸡肉的微妙差别:鸡的个头小了,肉却香嫩了不少。这是因为餐厅不再采用鸡肉供应商的货品,也不再去农贸市场、超市采购鸡肉,而是改用自己养的鸡作为食材。
今年年初,锦香来的负责人彭云在富阳高桥镇租下了一块50亩的土地,开辟成餐厅的休闲农庄,雇用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养了26头猪、5000只鸡及许多菜苗。目前除了猪以外,都已经有了收成。
餐馆养猪是为了养得慢
“我们自己养鸡、养猪、种菜,是为了让客人能够放心地食用食品,”锦香来餐厅的负责人彭云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源自四个字,“急功近利”。
在她的农场里,雇用的四名当地农民拿的都是每月千把元的固定工资,效益与经济利益不挂钩,鸡可以吃健康的五谷杂粮慢慢长肉、好好下蛋,生长周期一般超过半年;蔬菜不进大棚、温室,遵循自然规律生长;养的金华两头乌,吃的不是泔水,而是农场田里出产的番薯等,这样一来,猪的生长周期需要一年左右。
“预计生猪在春节前能够供应餐厅,不过已有不少熟客希望预订当作年货。”彭云说, “到明年,这个农场的出产基本能供应足餐厅所需要的猪肉、鸡肉和各种蔬菜了。”
成本核算相当不划算
据餐厅方面介绍,自行养一只鸡,包括种鸡、饲料、人工等成本,半年养下来大概要48元,还不包括土地租用和房屋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
而在市场上,本鸡一般售10元/斤,30元左右可以买一只鸡。因此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自行养鸡相当不划算。
因此,这种自行养殖的“返古”模式,在杭州餐饮界目前还属于尝试阶段。业内人士评价,这么做的成本过于昂贵,只可能由中小餐馆试探性地做,原料消费量惊人的大餐馆很难效仿。
“不过,一旦形成品牌的话,自行养殖就有了意义。杭州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品牌菜,比如麒麟阁用野葱自己腌的霉干菜,常常能令客人多吃一碗饭;杭州酒家的酱鸭,常有客人当作年货买回家。在国外,的确有一些规模不大也并非连锁的餐厅,拥有一块自己的菜地。”
自己动手的餐馆正在增多
虽然尝试养猪种菜的餐厅目前还是少数,很多杭州餐厅已经扩大了厨房的工作项目。在杭州酒家、名家厨房等餐厅的厨房里,卤牛肉、酱瓜、泡菜、熏鱼、泡椒凤爪等过去采购成品后直接装盘的冷菜,如今都要由正宗的厨师来做。
“过去,冷菜以直接采购为主,餐厅里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和设备来做这些工作,”钱王味道餐厅的负责人姚晓东说,现在因为直接采购腌的、酱的、卤的冷菜,大厨们不太放心,餐厅只好添置了烤箱、扒箱等设备,从原料和制作上来控制冷菜的品质,厨房里还支起了油锅,自己炸油条。钱王美庐餐厅曾经请过一位香港大厨,连所有的调料都是自己调制的,这样一来,200-300平方米大小餐厅的厨房里为了制作冷菜,需要添置4-5名“中档”厨师,每人的月薪大概在3000元左右,加上因此耗费的采购和设备,冷菜60%左右的毛利率至少要“牺牲”掉20%。
餐馆养猪种菜,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无异于违背发展规律,它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