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改造:“楚门的世界”
西大街景区当然有古老的船只,甚至进入只能坐船——船民们是附近乡下招来的,镇上已经很少有船工了。这个人工湖和这些船,是陈向宏的得意之笔,西大街是规划制造出来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水乡。
是东大街的旅游收益给了陈向宏勇气。在不断的争议下,乌镇旅游的二期工程西大街改造进行了4年,所有的西大街居民都被动迁了出去。陈向宏在西大街景点周围人为地挖开了河道,隔离了西大街与外界,必须买120元的门票才能进入。
西大街景区基本是陈向宏的个人设计,除原来的街道和一些老宅有真实的基础外,一些古代庙宇、水上市场和老店完全根据镇志曾经的记载复建,居民们看见建设者们把新木板熏黑,用来修复老建筑物,也看见把外乡的石桥拆来,河上一个月时间就多了很多桥,工人们说,这就叫“整旧如旧”。“茅盾外婆家那个镇——小乌镇有一孔很精美的石桥,被拆来做三孔桥,乌镇从来没有三孔桥。”而建于明清的昭明太子读书处的牌坊也从北大街搬到了西大街。
人们印象中最深的,是陈向宏的命名权:一个旧仓库改造成的四星级宾馆叫“通安客栈”,而宾馆所在的小岛就改名为“通安岛”。
西大街的规划和建设,甚至远远超过了居民们的想象,陈向宏有更庞大的计划,他对居民的只有50年左右的历史记忆没那么大兴趣,他要造一个更长久的古镇。他翻检的是镇志,每个到旅游公司工作的员工,第一堂课也学习的是镇志。镇志上有老照片,有详细记载的有趣东西全要恢复,例如20世纪初乌镇的铁匠造出了一个大锅,“直径长达1米多”,现在西大街就陈列了一个从无锡定制的大铁锅,大铁锅后是炉神的祭扫处,这些都是按照一张100年前的乌镇照片恢复的——因为乌镇的铁锅厂早已经倒闭。历史上有个有名的“酱园”,他就买了几百个大酱缸,找些乡下老师傅来,重新按古法布置酱园,专做手工酱菜和酱油,卖给游客的手工酱油贵至20元一瓶。
游客们可以在一个“有凭据”的古镇里“安全地”生活休假。“二期工程就是为了度假游客居住的,而且主要是境外游客和中产游客,四星级宾馆、大量统一改造的民居旅馆都在我们管理之内。”陈向宏确实也精心维护了许多老房子,把老房子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居旅馆,改造图纸甚至都是他的作品,参考的是《江南民宅》图片集,为此,他否定了德国设计师的内部改建方案,他说太现代了。“我不喜欢‘新天地’风格的东西,其实我一直在为如何维护古镇风貌而努力。”他说。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中国最好的旅游策划,“不教条主义,也很吸引游人”。
除了镇志作依靠,他更多的规划来源自己在国外考察的印象,之所以把西大街居民全部搬迁,是因为他去美国考察时,发现那些古堡里的挤奶女郎、手艺人都是旅游公司的工人,上班时穿着19世纪的衣服,下班后恢复真身,开汽车回家。所以西大街所有的宾馆服务员、作坊里的营业员、包括那个正在制造老铁锅的铁匠,全部是招募而来,他们都靠旅游公司发工资生存。
南大街的自主性
也有乌镇居民从古镇的控制中得到好处,这些人属于景点开发之外的空间,尚未开发的南大街张同济的老宅是乌镇从前唯一的钱庄所在地,也有乌镇唯一的砖雕牌楼,而这片区域尚不在景点内,江水霞在砖雕前摆了几个凳子,专供游人站上去拍照,她是张同济第五代的孙媳妇,现在老宅是她在管理。
所谓管理,是专门收费带游客参观,她为此专门把砖雕分成几个部分讲解,有砖雕文化和民俗介绍,听下来也似模似样。而镇上大量的三轮车是她的联系人,把游客带来,他们也可以得到实惠。这是乌镇居民们自己开发的旅游项目,几百辆三轮车由于不允许进入东大街和西大街的景点,所以只能搞“发明”,“我们在街上喊,谁要游览原汁原味的老街?然后就带游客来这些还没被开发的老街道”。一位三轮车夫说。
这样一趟的收入是15元,节假日是30元,破败的老街除几幢旧楼和一些仓库值得一看,其他的和任何一个正在变化中而没有开发的老镇没什么两样,这种所谓原汁原味正是有着各个年代痕迹的混杂体——1930年的房子外面挂着发廊的彩色招贴。
而北大街,目前是乌镇最庞大的居民生活区,音像商店门口挂着“超级女声”参赛者的大照片,晚间,运河边满是烹煎炸炒的小摊贩——东、西大街的古代景观,以及那些游客,恍惚与他们完全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