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亲是孤儿,患心脏病多年;父亲右眼失明,没有工作;弟弟正在复读。她的家里除了一把电扇、一台电视机,没有其他电器。唯一耀眼的色彩就是整整两个泥墙的奖状。如今,她在学校里拉起了40多人的工作室,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还帮助了一批贫困生。现在,她已是多家企业争抢的对象。
今年11月,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共同在清华大学发起了“中国大学生十佳自强之星”评比,号召全国的大学生积极推荐身边的典型。而在今年浙江理工大学“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16位候选人的登记资料上,记者看到了一棵金子般的杂草。就像她QQ上的签名一样——要像杂草一样生长。浙江理工大学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四女生赵月萍,用杂草精神撑起了一个苦难的家。
一棵自强自立的杂草,虽然不及花儿鲜艳,但却比花儿坚强。这种宁折不屈、奋发图强的杂草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我们之所以选择赵丹萍作为本期的新闻人物,就是希望这样的杂草,能够越来越多,越来越茂盛。
——编辑人语
她家中唯一耀眼的色彩
就是贴满两个泥墙的奖状
赵月萍的同学张莉莉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身边的偶像——赵月萍》上传到服装学院的网站上,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和吴老师转了好几次车来到月萍家,一把电扇、一台电视机,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了……她成了一家四口的顶梁柱,今年暑假弟弟发挥失常,没考上大学,消失了一个星期。父亲阑尾炎要开刀,母亲身体不好……”
记者问她家里有没有一家人的照片,或者老家的照片,月萍笑着说:“我家里都没拍过照片呢!”谈及辛酸的童年,月萍说:“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总有压岁钱,可我们俩从来没有这种概念。而且我差点还失去我的亲人。因为日子实在太苦,父母本来想把刚满一岁的弟弟送给别人去领养,是我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母亲一个晚上才把弟弟留下。”尽管这些年过得很艰苦,但月萍坚信靠自己能撑起这个家,虽然是女儿身,但她从小却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长子,她说:“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月萍出生在嵊州一户贫寒的农民家里。母亲是个孤儿,她的童年是黑暗的,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名字,也是小月萍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花了好几个星期才教会她的。父亲右眼失明,没有工作。月萍读高中的时候,母亲因患心脏病出现多次心肌梗塞状况,这让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家里唯一耀眼的色彩,就是贴满两个泥墙的奖状。
月萍从小就喜欢画画,中考考上了师范学校,可是她还是选择了高中艺术班,但这是门很花钱的专业。于是,月萍从高一暑假开始想办法办起暑期培训班,招收学生,每个人两个月收80元钱,自己解决了姐弟俩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了。乡亲们都很相信月萍,帮她到隔壁的村里去做宣传,培训班的学生越来越多,到高三那年,她共招收了70多个学生。直到现在,一回家,就有好多孩子会到月萍家,亲切地叫她赵老师。与这些孩子的交流,让月萍心中充满一股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