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那一声在心底埋了13年的“谢谢”,终于说出来了。
昨天,在今日早报的牵线下,希望工程最早的受捐者之一的唐庆蝉,终于和他寻找多年的资助人蒋文军见面了。此前,只有一张小小的“希望工程”信息卡,将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但是昨天,这两个第一次见面的人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就好像是离别已久的故人那样。
那一句“谢谢”,蕴涵了太多的含义:是感谢蒋文军的资助,让唐庆蝉能够有机会继续求学,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感谢唐庆蝉的奋斗,让蒋文军和我们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希望工程”这15年来的巨大作用。
一叠联系卡牵出一段回忆
唐庆蝉比约定时间提早来到了报社。在等待蒋文军到来的时间里,他仔仔细细地阅读了昨天早报7版的文章《13年前的恩人找到了》。“昨天电话通知我的时候,我光顾着激动了,不知道原来这当中还有那么多的曲折。”他告诉记者,泰顺县团委的刘海月打电话把资助人的情况告诉他时,他正在三峡的船上采样,人名和公司的名字都是他按照发音记下的,可能在匆忙中和激动中听错了,难怪他自己怎么都找不到。
正说着,蒋文军到了。一进门,他就拿出了一大叠小卡片。“知道今天要来见小唐,我昨天晚上特地翻箱倒柜地把这些小卡片找出来了。”那是一叠“希望工程”的联系卡,上面有资助人蒋文军的地址和受助人的姓名和地址。
“那时候我一共资助了50个孩子,全是温州泰顺县的,就留下了一叠联系卡。我昨天找了找,真的找到了唐庆蝉的联系卡,他是车头村小学的,同一所小学里,我资助了好几个孩子呢。他们村子里有好多人都姓唐。”
唐庆蝉在那一叠联系卡里翻看,先是找到了自己的联系卡,接着又找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曾带着10个贫困孩子游西湖
“不去找这些联系卡,我估计还想不起那么久以前的事情。”13年前,蒋文军刚刚结束在南方的闯荡,回到杭州,建立了浙江金典礼仪文化公司(唐庆蝉误记为经典礼仪文化公司)。公司成立后不久,就和团省委联合举行了“希望工程”宣传活动。那次活动中,省团委在浙江省的10个贫困县里挑选了100个孩子来杭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蒋文军说,参与这个活动,是希望号召浙江企业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当时的想法是,浙江的企业那么多,一个企业资助一个学生,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蒋文军还接待了其中的10个孩子,“我带这10个孩子在杭州游玩,去西湖坐船,去吃肯德基,去学军小学和本地的小学生交流,那些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开心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