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她是亲赴现场督阵整个医疗救护团队的指挥官;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地震后,她又是美国赴土耳其救援队的队长,她还在新奥尔良飓风和印度洋海啸等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医疗急救行动中担任指挥。
她,就是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GH国际创伤灾难研究所所长Susan M. Briggs教授。
昨天,在浙医二院急诊中心成立20周年及严重创伤救治国际研讨会上,记者听这位全美闻名的救援专家仔细介绍了如何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后展开急救的ABC。
“9·11”后她在现场指挥两周
“‘9·11’发生时,我带领我们的波士顿团队(Susan在她的医院专门有个应对灾难性事件救护的志愿者团队)是第一批被召唤到现场的。这的确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性抢救。”Susan回忆说,当时他们主要是在现场巡回搜救,还搭起了五六个帐篷,每天可以救治600—700名伤员,因此绝大部分伤员在现场就得到了救治,除了其中10%的伤员由于大面积的烧伤而不得不送到医院抢救外。所以,她认为,当时的救护特别强调现场救护团队的功能性,如“我需要骨科专家”、“我需要烧伤方面的专家”等等。Susan女士当时负责整个医疗救护团队的指挥、监督,并直接向美国事件指挥系统的指挥官汇报,她没日没夜地在现场工作了两周后,其他团队才接替了上去。
应对突发灾难的“ABC”准则
在亲历了“9·11”、伊斯坦布尔大地震、新奥尔良飓风和印度洋海啸等多起重大灾难性事件急救工作后,Susan从这些事件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她把它归纳为应对灾难的“ABC”准则。
“应对灾难的准则,首先是要为所有性质的灾难时刻准备着,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团队,一旦灾难发生就能冲上阵。因此,对医护人员和团队的培训是在事件突发之前就进行的,而不是在突发之后,事先就应该有预案。当灾难发生时,团队应能对灾难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如会有多少人受伤,是否需要区域性的帮助等。救护人员要懂得如何搜救、分诊、确认性治疗,疏散、撤离受伤人员等‘ABC’基本准则。”在谈到与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层合作时,她一再重申“One Boss”的理念。她认为,当今发生的灾难都非常复杂,而“9·11”抢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强大的“事件指挥系统”,正是在这个系统核心的指挥下,使整个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均能行之有效地发挥作用。
国内在院前急救上有待探索
那么,与发达国家的急救体系相比,我国尚存在哪些差距?据浙医二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创伤死亡率在所有死因中排第4位,其中15—45岁青壮年的创伤死亡率却是第一位的。我国目前机动车拥有量是美国的1/16,但交通事故死亡率却是他们的35倍。我国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比例是1:5.5,而美国只有1:1.2,这个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这位负责人认为,存在如此大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院前急救。我国目前创伤死亡可以分三个时间段:有1/3的人直接死于现场,1/3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还有1/3则死于医院。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是在院前就因窒息、大出血死亡了,但如果在现场就能得到有效的抢救,他相信95%的伤员是可以被救活的。他透露,今后,浙医二院也要向国外学习,将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搬到事故现场,逐渐形成一个移动的ICU,在现场就能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护,把伤亡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