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12日讯 社区医院推出200种“零差价”药品,本以为这样的药品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整整两个月,“零差价”药品几乎无人问津!
杭州下城区是我省首个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今年10月,为了进一步降低药价、吸引群众到家门口看病,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了200种药品“零差价”。
这200种零差价药品大多都是一些经过数十年考验的经典老药,不仅疗效好,副作用也小。但没想到,一开始这项举措就受到了冷落。
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下城区管辖人口最多的社区医院,10月1日,当200种“零差价”药品目录一公布,该中心马上制作了2000张优惠卡,向辖区内群众发放,就诊者可凭卡购买零差价药品。然而,老百姓并不领情,两个月来领卡的人还不到50个,而拿着卡片要开“零差价”药的更是屈指可数。
“我们医院总共有800种药品,零差价药品占了25%,但真正卖出去的,还不到总销售量的1%。很多人其实是把社区医院当成大医院的药房,在大医院看完病后,再回到这里来抓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蕙介绍说。
事实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都碰上了类似遭遇。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先进典型,在零差价药品推广方面也做得最好,但其销售的数量也只不过占药品总销量的5%。而在朝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整两个月来,只有20来人开过零差价药,还不到就诊人次的千分之一。
为什么这项精心实施的惠民之举却备受群众冷落呢?
12月12日,记者来到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廊上,一个写满了“零差价”药品的牌匾就挂在墙上,但来来往往的人群几乎没人注意到这张匾。绝大多数人手上都拿着医疗本,径直报出药名叫医生开药,有些人则把要开的药名写在纸上。记者注意到,下城区商贸旅游局的退休职工刘国伟一进门就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纸上列了他要开的5种药品名称:保列治1瓶、三金片2瓶、六味地黄丸1瓶、胃复春2瓶、甘草口服液2瓶,一共160多元钱。记者问刘大爷,现在医院里有200种价格便宜的“零差价”药品,他愿不愿意用?刘大爷摆了摆手:“我习惯按大医院医生开的方子吃药,其他的药我不敢用的。”
而在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则说出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现在有医保,到社区医院配药,自付比例只有8%,开一盒3元钱的国产降压药,自己只需支付0.24元,而开一盒40来元的进口药,也只需拿出3.2元,自付的钱都不多,两相比较,感觉还是贵的药优惠得多,何不选用更贵的药呢?
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敏医生说:“很多病人总认为便宜无好货,其实‘零差价’药很多都是挺不错的,像扑感敏,目前国外医疗机构都在广泛使用,我们国内非常流行的‘泰诺’、‘康泰克’、‘白加黑’等感冒药,最基本的成份也是扑感敏,但它们一改名字,价格就翻了近10倍。有时,为了给病人省钱,我有意识地劝他们多用一些‘零差价’药,反而被他们骂一顿!”
看来,社区医院要吸引老百姓,仅靠降低药价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