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药功能为何强过看病功能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中青年对社区医院不了解
为什么现在社区医院的配药功能显得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去社区医院看病的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关,老年病需要长期服药,方便便宜的社区医院成了老年人的首选。
事实上,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因为事业与生活的压力,也是一些常见病的主要侵袭群体,这部分人时间比较紧张,本来也该是社区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为什么不选社区医院?
昨天,记者针对这一群体做了一个小型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包括“你有没到社区医院看过病”、“如果没有,请问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吸引你去的原因是什么”等。
结果显示,有4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社区医院”,有40%的人“去过1-2次”,而回答“经常去的”只占20%。
在回答“为什么不去”的问题时,一位IT从业人员表示,“对医生的医术不是很信任,但可能会去配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徐小姐表示,自己得的病大多是简单的感冒,喝点水睡一觉就好了,还有一部分表示“对社区医院的医保政策不是很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另有一部分在大集团公司或企业就职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平常小毛小病他们都会在企业医务室解决,更加方便,所以对社区医院不是很了解。事实上这些企业的医务室也已承担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并有相当一部分也已经或将纳入医保范畴。
在“去过1—2次”的读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样表示,“对目前社区医生的医术还不是很信任”。
在回答“吸引你去社区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家近、方便”或“看病不像大医院那么拥挤”等,倒很少有人在意“收费相对便宜”这个因素。看来,对于收入相对丰厚但时间紧张的中青年来说,方便、快捷才是最主要的。
社区医生本科学历占三成
家住米市巷的张女士母亲长期卧病在床,这几天,老妈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昨天一大早,张女士就与老公赶到省新华医院,要求医生出诊。但根据规定,只有社区医生才能出诊,省级医院出诊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新华医院的医生就建议张女士去找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社区医生有什么水平?万一误诊怎么办?”张女士的反应非常激烈。
“这就是市民对社区医生的片面理解。”省新华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其实,现在的社区医生的水平与学历结构都很不错,诊治基础疾病绰绰有余,而且省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业务指导关系。“比如我们医院,就与拱墅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长期的技术支持联系。”
其实,不光张女士,很多人把社区医院当药房,就是在承认它服务便利、价格便宜的基础上,对社区医生则缺乏了解和信任。美政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张虹说,他们站有两个医生和两个护士,医生全部是正宗科班出身:张虹1995年本科毕业于浙医大,另一名30岁的主治医生彭爱萍1999年毕业于浙江省中医学院。看过病的居民,对他们的技术都很认同。
(来自杭州市卫生局的数据显示:社区医院临床医师学历是中大专的占33%,本科占29.7%;护理人员中中专的占70.4%;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新分配大学生占5%左右,退休返聘的占5-10%。“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社区医生开始全科医生知识转岗培训,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专科知识武装。目前,杭州6个城区共有649人进行了培训,占社区医生的85.5%,已有171人拿到证书。”杭州市卫生局基妇处助理调研员徐钦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