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研结论是,西湖水体及主要支流水质比实施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2002年)前的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指标降幅明显,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已接近地表水Ⅲ类水标准,透明度年均达65厘米。
西湖湖底金鱼草自发生长
在整治前,水草种到西湖湖底的淤泥里,过不了几天就会因为缺氧而死。
“而现在,西湖水底的沉水植物已能自发地生长出来,这在城市湖泊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吴芝瑛谈起这些苦草、金鱼草,就像在描述着尚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沉水植物,现在还需要我们补种一些,等它们能大面积地自发生长时,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清澈的水下森林。”
要知道,沉水植物可是“水中大害”氮和磷的天敌,别看它们长在湖水的最底层,却要从浮在上层的藻类植物的“口”中争抢食物氮和磷,而且食量还大得惊人。水质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关键之一就是它们能不能存活、繁殖。
西湖湖水展现两条生态链
微生物→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水生动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课题研究还得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两条生态链首次扎根西湖。
在水底的是底栖动物,比方说水蚊子,就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里活动。在它们上面是浮游动物,腔肠动物就在这一层的湖水里游走。最上面的湖水就是水生动物的天地了,各种鱼类穿梭自如,有时还会腾空跃出水面,给人一个惊喜。
“西湖是有生命的,之前她还要依赖我们的帮助生存,可一旦生物链和谐发展,她就能像个健康的人一样,有完善的体内循环和代谢系统,完成自净。这样的水域生态系统才能称得上良性、自然、稳定。”吴芝瑛说。
5年时间打造湖西示范区
湖西水域整治效果明显,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水质。吴芝瑛说,西湖治水,要走的路还很长。
“虽然是水环境保护工程,但西湖周边的茶园、山地也要管一管,含磷量高的化肥应被列入禁用对象。”
“湿地就像是肺,现在的湿地主要集中在茅乡水情、乌龟潭和浴鹄湾一带,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增加城市的‘肺泡’。”
“西湖里的鱼也不是越多越好,什么时候放鱼,放什么品种的鱼,一次放多少鱼,都需要建立模型研究过,这可不能光凭感觉做事。”
接下来,要用5年时间,在苏堤以西水域中建一个样板示范区,然后在外西湖和北里湖推广经验,让西湖更健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