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记者 徐晓峰) 今天下午,记者从浙江省审计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11月底,浙江共完成审计单位4149家,查出损失浪费金额3.48亿元,应上交财政金额28.56亿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4.84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3.63亿元,应调帐处理金额42.41亿元。省审计厅新闻发言人岑国荣表示,今年审计厅重点关注了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自06年浙江己的管理使用效益,探索性开展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实践。
审计发现的损失浪费金额45%由领导干部造成
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省共查出损失浪费金额3.48亿元。其中,对1032个单位的1144名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损失浪费金额1.57亿元。
为了实现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浙江省审计厅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今年又以此为模式,开展了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体系。这一极具浙江特色的新举措对领导干部权力起到了积极的制约和约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已成为浙江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审计督促我省财政从吃饭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2005年浙江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良好。今年的财政收入超额完成省人大年初确定的目标,浙江财政正从吃饭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例如,省审计厅对2005年省级、11个市、40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及绩效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省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总量虽不大,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旅游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该项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全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显著,也使得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明显改善,辍学情况基本消失。
明年浙江将强化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
预算资金相对与全部政府性资金而言,只占不到5%的份额,比重很小。岑国荣说,因此省审计厅明年将强化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内容包括了政府税收收入、公共收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资金、社保资金和公积金等。
今年审计中发现的多数问题,都出在政府预算资金外项目。2006年浙江对207家国有企业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0.7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08亿元,违规私设“小金库”、国有股权投资项目股权增减变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还有不同程度发生。此外,基础教育中挤占挪用教育经费、违规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发展资金缺乏健全的项目追踪问效管理机制;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尚未完全规范等问题;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不高;住房公积金存在覆盖率低,结构不平衡,缴存差距过大,加剧贫富悬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