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时一年编制的《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付诸实施。据悉,这是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作为对嘉兴市滨海新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这一规划将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后续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
《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的期限是2006年至2020年。本次规划的滨海新区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发展单元概念。
根据这一规划,我市滨海新区将具备3个定位,即长三角重要港口、环杭州湾产业新区和嘉兴市滨海新城。这3个定位的规划分别与长三角港口规划、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和嘉兴市域总体规划相衔接。
市滨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规划处副处长李晓娉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滨海开发”战略以来,市滨海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四统两分”的开发原则和市主要领导关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今年1月3日召开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思路和建议方案第一次讨论会,启动了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制定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倾听各方意见,在充分听取市级有关部门及平湖、海盐的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完善。
“之前,各主体都有自己的规划方案。拼合以后发现,由于各个开发主体不同,相互间缺乏协调,难免出现一些规划盲点,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用地指标严重超标,几个规划叠加后的总建设用地约150平方公里,占滨海新区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另外,地区之间主干道道路错位、基础设施难以衔接、城市公共设施重复建设、产业梯次分布不明显以及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之间矛盾重重等问题也很突出。”李晓娉说,“新制定的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只用93.4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实现了所需的城市功能,节省了38%的土地。”
据了解,受制于不同的管辖区域,我市港口建设一直存在着后方土地开发与前方码头建设断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不够等缺陷。滨海新区总体规划首次把我市的码头岸线开发与后方腹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港口发展带动产业发展,港产联动,并适当增加了几处生活岸线,如独山两侧、大桥两侧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码头岸线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效益。
滨海新区的规划结构被简称为“一心两翼五组团”。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心”就是以乍浦镇建成区为中心的居住组团;“两翼”就是平湖独山和海盐大桥两大产业功能区;“五组团”是指嘉兴港区主中心服务组团(以生活居住、公共活动、教育科研、休闲旅游为主),黄姑组团(以工业开发、对外交通、产业配套服务为主),海河联运枢纽、高速出口、全塘组团(以工业开发、产业配套服务为主),杭州湾大桥西组团(以工业、物流、观光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为主),杭州湾大桥东组团(以工业开发、物流为主)。其中,乍浦镇建成区将通过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和商贸中心,发挥对周边土地使用和开发的带动作用。
滨海新城的环保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滨海新区也是一个产业新城。新的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特别重视环境保护,专门请同济大学环保系制作了水环境、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方面的环保专题,对企业引进设置了产业、环境和效益三大‘门槛’。”李晓娉说。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荣曾指出:“滨海新区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边界的开放系统。”平湖市委书记孙贤龙也建议:“滨海新区规划要在空间布局上进行适当突破,不要在打破几个行政区的界限后,又形成一个新的界限,再造出一个封闭发展的空间。”一个开放的规划系统,将指引滨海新区走向更加开放的未来。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聂海峰应丽斋通讯员詹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