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刮进大江南
不知何时起,从《黄土地》到《好汉歌》……一阵西北风悬空袭来。赵季平这个名字由此随着优美的电影音乐飞向全球,犹如清新的空气弥漫在祖国大江南北每个角落,就连一向以柔美音乐为主的江南水乡,竟也“染”上那粗犷有加、阳刚味十足的西部“曲瘾”。在浙江,无数“西部歌迷”、网民和崇拜者们纷纷传唱赵季平谱歌曲。
前不久在天堂——杭州西子湖畔举行的“大型民工歌咏晚会”上,演唱的曲目中竟然有4成是赵季平谱曲的“西部劲歌”。在东方港城宁波举行的各种节庆和大型国际展会上,从展览大厅到节庆晚会,赵季平创作的《丝绸之路》、《女儿歌》等曲目,几乎成了“序曲”和“主旋律”。
在浙江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网站上,版主们别出心裁地开辟起“中国西部音乐”栏目,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作品以及有关他的文章经常更贴于此栏目,许多网友和歌迷们经常光顾并发表各自意见,人们对这位与众不同的作曲家,除了敬佩之外,还对其独特的“音乐思维”怀着无限的神秘感。赵季平谱曲的《大江南》,让江南歌迷耳目一新,歌迷们感叹:“只要闭上眼睛聆听曲中旋律,就仿佛置身于空中看江南。
江南就应该这样看、江南就应该这样唱,这才是大禹治水的江南、这才是卧薪尝胆的江南、这才是精忠报国的江南、这才是西施浣纱的江南、这才是化蝶双飞的江南、这才是领跑中国经济的江南。尤其让江南歌迷震撼的还是那首《和平颂》,赵季平以大气舒展的旋律,于当今尚不太平的世界,令人们产生深深的哲思。
上海民族乐团的团长、著名指挥家王永吉谈起《和平颂》,他激动不已:“在没有看过《和平颂》总谱之前,我一直认为,能给人震撼感觉的一定是西洋乐器,可是看了《和平颂》,我突然发现,原来民乐也可以表现这么重大、有分量的题材;民乐也可以如此震撼人们的心灵!”据悉,我国乐坛一些知名人士还称颂:西方有《欢乐颂》,现在东方有《和平颂》!当记者问赵季平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打动江南歌迷时,他风趣地说:“实际上我的性格,也有很柔性的一面,而且还是我的长项。只不过是恰巧碰到了几个阳刚的题材让大家认识到了我的阳刚的一面,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理应追求不同风格、不同色彩”。听了这席话,我似乎有所感悟,原来刚烈的“西北风”刮进大江南并非是空穴来风,刚柔相济才是赵季平最真实的一面。
赵季平与本网作者合影
黄土地也有女儿歌
因最初在江南传唱开的是《红高粱》里的《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水浒传》里的《好汉歌》等著名电影歌曲,于是赵季平给江南歌迷最初的印象中是刚烈的“西北风”。他说:“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比如最早《黄土地》、《红高粱》都有北方的风格,西北风味这种说法是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但严格划出分西北风味就有点局限。”走近赵季平,才发现这个豪爽的北方汉子还有为浙江歌迷所未认识到的一面。
生长在西安古城的赵季平祖籍是河北人,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艺术的世家,他的父亲赵望云老先生是陕西长安画派的奠基人。赵季平说:“我小时侯就是在父亲的画案旁边渡过我的童年。我看他的那些作品,我老觉得这画面中间有音乐,老感觉到这个画面中间有一种节奏。有和声也有配器,有旋律的变化。那种从小对于画面的感觉可能影响到我以后对于影视画面的一种悟性。”看来一个从书画中启蒙音乐的人,我们不难理解他的作品中那种独有的“江南情愫”。
说起赵季平的音乐,不得不提起中国电影,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从蹒跚起步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新电影时期来临的同时,电影音乐新的创作时代也随之款款而来。在电影音乐里,阳刚也并非是赵季平的唯一元素。赵季平回想起1984年为《黄土地》谱曲时的那些日子,他在零下20度的情况下跋涉到陕北黄土高原,在肮脏的车马店、弥漫着黄沙的农家院落里驻扎,从中寻找感觉。最终以陕北民歌的灵魂深化主题,写出了对人性热烈赞美的《女儿歌》等一系列插曲。
当他将创作的《女儿歌》唱给剧组的同志们听时,连导演陈凯歌在内的不少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黄土地》音乐是他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起点,可谓是他步入电影音乐的一个里程碑。赵季平说,在电影《风月》的配乐中,他与陈凯歌配合得很默契,在一家饭店里整整闭关了二个星期,影片反复看了无数次,终于完成了《风月》的电影配乐。“我用了苏州评弹的一句旋律,将它女性化,写得柔美。我们为这个音乐主题起名:‘人面桃花’。这个音乐就是巩俐那一双充满泪水的眼睛。
这是一个中间有大量呼吸的旋律,是这种女性压抑中的内心喘息。由于《风月》活急,我用两天写出钢琴谱,把主题弹给陈凯歌听,听完后他笑了,他说他要的就是这个味儿!”回首往昔,赵季平激动不已。赵季平告诉记者,《笑傲江湖》也是他电影配乐中的一个得意之作,包括结尾的那声“咦——呀!”,刚柔相济的戏剧韵味中,暗藏一股杀机,渲染了了江湖险恶的气氛。包括最后“大象与蚊子”的对唱,也体现出了江湖英雄儿女情的对比写照。“有人说你是‘阳刚、粗犷派’的作曲家,我就觉得他们有偏见。那么,你是怎样去理解‘柔美、细腻’的创作风格呢?”记者问。赵季平回答说:“阴阳结合是道教的精髓,也是我非常崇尚的一种最高境界。实际上我对江南的东西还是很喜欢的,越剧,我就很喜欢听,那种柔美和感情的细腻,都是我很喜欢的东西。
比如我的作品《女儿歌》就是这样,如何寻找从阴柔到阳刚之间的一个黄金切割点,从而能够有机的结合,这也是我们艺术家所追求的。像我写的《乔家大院》主题歌,他实际上是女声与男声有机的结合,也是阴柔与阳刚的结合,在女声唱词中又穿插着男声合唱。这种阴柔与阳刚的结合,形成了剧中男主人公对夫妻感情生活和对事业上的追求的一种写照。”
今天,赵季平的音乐已融入了大众百姓的生活之中,从一举成名的《黄土地》,到极具张力的《红高粱》,以及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霸王别姬》、《菊豆》、《活着》……赵季平几乎成了音乐天地里的一位“灵魂大师”,而今他的创作体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这正是他这个音乐艺人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一个生长在北方的音乐大师,凭着自己特有的艺术灵性和刚柔相济的风格,伴随中国电影的传播,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江南歌迷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