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7浙江两会 > 人大新闻中心 > 报刊媒体报道 正文
   

[今日早报]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收到第一件代表议案

  2007年01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一些省人大代表纷纷提交议案、建议。截至昨晚9时30分,大会秘书处议案组已收到议案16件,建议88件。早上8时,绍兴代表团的陈章芳等10位代表提交了本次大会第一份议案——《要求加强地方立法,保护曹娥江水系》。

  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自南而北流经东阳市后进入绍兴市境内的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市、越城区,从绍兴县新三江闸以下注入钱塘江,进入杭州湾。它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为省内重要入海河流。随着生态省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曹娥江流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大闸能否拦蓄“一江清水”

  2003年动工兴建的曹娥江大闸是我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浙东引水工程的枢纽工程,是我国在河口地区建设的第一座大闸。工程静态投资13亿元,计划于2008年全面完工,争取在当年台讯期主体投入试运行。

  大闸建成后,能实现防潮(洪)治涝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功能。曹娥江整条江河将成为内河,闸上形成河道型水库,从而为曹娥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但人大代表关注的是:大闸建成后,拦蓄的是“一江清水”还是“一江污水”,是浙东引水工程能否发挥整体效益的关键所在。

  曹娥江流域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地区环境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浙江东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影响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依法加强曹娥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

  曹娥江流域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曹娥江流域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离生态省、生态市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距离。比如,流域环境污染趋势明显,水土流失、资源过度消耗,造成流域水质性缺水;又比如,流域内医药化工、染料化工及印染行业等工业企业的生产污水,尚未完全做到达标排放;再比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流域内污染物收集处理网络尚不健全。

  据环保部门监测,上游新昌水文站断面水质基本为劣于五类,嵊州与新昌交界断面水质为劣于五类,曹娥江干流入海口水质基本为四类。2005年,曹娥江干流水质为四类、五类以及劣于五类的河段占到全部河段的一半。曹娥江流域另一个重要水系就是虞绍平原河网,水质也很不容乐观,水面萎缩,水质恶化,一些河道成了排污场所。

  要求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

  曹娥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曹娥江流域资源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流域内行政区划分割、综合管理合力难以形成的原因。

  由于曹娥江流长、面广,一般的行政管理很难奏效。因此,需要制定一项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和加强对曹娥江全流域的环境保护。

  为此,绍兴代表团的陈章芳等10位代表,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帮助制定《浙江省曹娥江流域环境保护条例》,由绍兴市及下属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魏皓奋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