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7浙江两会 > 人大新闻中心 > 报刊媒体报道 正文
   

[今日早报]省政府十件实事关乎民生 就业社保医疗排在前三

  2007年01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十件实事解读

  再就业放首位

  雷国兴:省人大代表、桐庐县民政局局长

  今年省政府承诺办的十件实事,第一件就是就业问题。原先,我们关注和帮助农村低保家庭,大多从生活上来帮助他们,而这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要重点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为他们提供了“造血功能”。

  在第二件实事中,“对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给予每年人均300元的医疗补助。”对农村五保和城镇“三五”人员来说,难就难在“看病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为他们进行医疗补助,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不但有明确提出,还写明了补助的数据,300元一人对全省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教育均衡化创人民满意学校

  徐一超: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教育局长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是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的。比如去年春季,杭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的全覆盖,财政资金补贴1.5亿元,今年春季,杭州8城区将逐步免收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到2010年杭州市将全面实现免收课本、作业本费。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但是,要提高软实力光靠政府还是不够的。

  杭州市推进了“名校集团化”,通过名校和农村学校的结对,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今557所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涉及64%的学校,受益人群达到了70%。通过教师交流学习,一起备案,农村教师也开始科研、上公开课,使得农村教师的成长期缩短两三年,而农村和城市孩子之间又相互交流,共享文明成果。

  政府在教育均衡化方面的努力,促进了杭州教育资源的整体推进,100%的农村学校在结对之后,都成为人民满意学校,100%的农村干部、群众对结对学校表示满意。

  走出“家家都要买房”误区

  庞振声:省人大代表、温州公交集团机务科长

  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的资金,在经济适用房的出售和廉租房的出租后可以得到回收,并循环使用,国有资产不会因此流失。

  目前廉租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城镇的低保户,但苦于没房源,房管部门只好花费大量资金,采用货币补贴方式,由受益人自行租房。由于种种原因,承租户却要三天两头搬家给他们造成很大不便和麻烦,特别是肢体残疾者和年迈老人,他们都非常渴望有稳定的居住环境。建议省政府在批准商品房开发用地项目上,应优先考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用地的土地供应量。“政府要走出‘家家都要买房,户户拥有私宅’的误区。”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魏皓奋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