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讯(记者 岳德亮) 2006年底,浙江省统计局在调查今年群众最盼望政府解决的问题中,“医疗卫生”排在首位。而在北京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浙江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反映依然相当集中。
昨天,在代表团分组审议时,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怎样尽快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都成了代表们提起频率较多的话题。
两位高中女生的一封信
傅一鸣,全国人大代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在来北京参会前夕,她收到了嘉兴市一所中学高一(2)班的两名普通女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了一个真实、让人心酸的例子。”
前不久,在嘉兴市的一所中学,一个聪明、美丽,又似乎永远有着青春活力的女孩儿,可是,她,却在一刹那间变得如此憔悴与虚弱——只因她得了白血病。她说她舍不得忙碌而充实的高三,舍不得那群亲密的战友!
然而治病需要钱。傅一鸣说,一场重病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于是同学们自发地为她组织捐款活动,给她送去一份心意,“不希望看到有同学掉队,不希望看到迷茫而酸楚的眼神。”
孩子们在信中说,“捐款只是我们自救的一种形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健全和完善救助机制,给那些即将展翅高飞的莘莘学子一份健康保障。”傅一鸣说,看了这个网络故事和学生来信,她深受感动,也颇有感慨。这些普通人的情感和责任心鞭策着我去履行一个代表的职责,呼吁在全国尽快建立大病救助机制,让天下贫病群体的人生也能充满阳光和希望。
财政适度保障医生的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需要坚持社会公益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体系。政府必须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大政府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法定医院的收费标准与药价,对医疗设施的投入、医务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开支,按医院的医疗服务态度进行考核后给予财政补贴,保证医生的收入,降低医院的创收压力,确保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药品生产与销售实行计划管理
“看病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药价太高。宗庆后建议,药整顿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与销售实行计划管理。
对现有药厂进行整顿,清理不符生产规范的企业,按需设厂,制止不正当竞争而引发的腐败,并将涉及民生的药品纳入计划经济管理,由国家投资设立专门的药品研究机构,加强新药的开发,避免低质量重复,实行定点生产、计划供应,使不良药品退出市场,从源头上制止腐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给生产厂家、药店和医院设立合理的利润后,规定药价,降低公民看病成本。
编制诊疗指南规范行医行为
当前我国各地普遍存在行医行为不规范问题. 2006年9月至11月间,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辽宁、陕西等11省市消协,组织开展了医疗服务消费调查活动。全国共有761位消费者参与,共对178家医院(公立医院125家、私立医院53家)的服务进行了878人次调查。曝光了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多倍等医疗服务的“十宗罪”,都是行医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无疑这会加重加剧百姓看病难看病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建议,全国人大责成卫生部组织全国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尽快编写《中国疾病诊疗指南》,指南的主要内容有病史如何采集?不同的症状该做些什么检查?诊断要点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疗效标准、出院标准是什么?指南应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临床路径、诊疗计划或操作环节中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划分各级别人员相应的临床诊断、检查、治疗措施和疗效判断的职责,以尽可能合理的检查、治疗方案达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出台廉价经典药品目录
针对目前的情况,出台廉价经典药品目录并保证供应和制定疾病基本医疗诊疗常规是二个现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皮肤病研究所所长许爱娥介绍说,目前在临床上,常见廉价经典药面临紧缺甚至消失的问题,许多价格低、疗效好、深受欢迎的药品在药店买不到,医院也进不到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表面上看,有三个原因:、廉价经典药的生产利润低。由于产品的原料成本、生产成本等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厂家的效益滑坡,药厂不愿生产利润低的药品。廉价经典药的流通利润少。药品价格越低,流通中各方面的利润就越少,产品销路受影响。
许爱娥说,廉价经典药品面临紧缺甚至消失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即立断,采取绕开中间环节、政府向药厂直接定购的政策,保证廉价经典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尽快出台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经典药品目录。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列出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药目录,并将此目录纳入医保目录。对于目录上的廉价药实行政府向药厂直接定购的办法。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直接向药厂定购的方式,对目录上的廉价药进行储备。
浙江今年将提出问题的突破口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人民群众的诉求就是政府工作的导向。“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适应。今年要组织力量对医疗卫生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包括听取患者、医生、医院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理清思路,提出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