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浙江代表团 > 媒体报道 正文
    
[钱江晚报]浙江代表关注农村下一代

  民工在城市栖身,他们的心还留在家乡——年迈的父母,如何能照顾好、教育好幼小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呵护的幼年,却成了“留守儿童”。浙江代表为他们,为乡村的未来发出了呼唤……

  童年心事无处诉说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手中有一份调查报告,是工大的学生在一次社会调查后形成的。报告中有关农村孩子的一个个数据,都能让人把心揪起来——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外来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汪晓村告诉记者,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偏轨”一群更令人担忧

  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在她提交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中说,“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孤立无援同时并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汪惠芳说,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的监管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忙于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因而只顾吃、穿,而管不了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慢,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花钱大手大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嫉妒心强,自卑感重;旷课逃学时有发生。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部分老师则忽视对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学校管理过严时,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逃学和辍学。赵林中代表有相同的担心:一旦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让农民工荷包鼓起来

  汪晓村代表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核心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有经济能力携带孩子进城。

  赵林中代表则从另一途径提出了解决方案——“要大力发展民工输出地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既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

  赵林中代表大声疾呼: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够寄宿在学校读书。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经过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不方便就近入学的留守儿童提供就学保障,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拆掉户籍这道墙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代表们达成的共识是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流入地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社会关注要形成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汪惠芳建议,首先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保证他们不受歧视地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优化农村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是要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四是采取“一帮一”的结对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爱。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本页面由浙江在线网站和中国网通浙江省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