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一把刀改变的水头历史 鳌江水域制革业污染回眸

  2007年03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3月22日讯(见习记者 吕卫星 平阳网记者 翁学良) 一个人,一把刀,改变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在平阳水头,这个人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王怀成,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把一张猪皮剖成3层的剖皮刀。这把刀的出现,使得水头这个小镇的制革生产从当时一直到现在都独步全国。

  关键词:2001年,水头

  “中国皮都”水头镇,位于浙江省东部、温州市西南角,这个四面环山、紧邻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小城镇,却有着近10万的人口,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

  水头镇的制革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末年,水头人就开始了制革生产。在清朝光绪年间,王怀成发明的能把一张猪皮剖成3层的剖皮刀,彻底改变了水头的历史。水头镇由此逐渐出现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转鼓(一种制革用的工具),每家都是一个小型皮革加工厂的局面。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水头经济迅速的发展的源头。

  2001年对水头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水头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其生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为平阳县贡献出1/3的财政收入。

  到2003年,水头全镇大小制革企业发展到1261家,占地近3平方公里,从业人员3万余人。拥有转鼓4000多个,年加工猪皮革1亿多标准张,年总产值近38亿元,皮革及相关产业税收达近4亿元,产品大部分远销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头镇制革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场。

  皮革业造就了水头镇上百名百万富翁,不少人甚至身家过亿。

  但是,制革业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繁荣后,进入新时期的水头镇,又将面临一场充满艰辛的改变。这个改变来自制革业带来的污染。

  关键词:2003年,鳌江

  “臭名远扬”2001年水头获得了“中国皮都”的称号,而早在这之前6年,鳌江就已经死去。

  在十多年前,水头镇的乡村还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到处可以看见清澈的河水和绿色树木、成片的竹林。河里的鱼自由自在的畅游,人们呼吸着无污染的空气,喝着干净清甜的山水。然而水头制革业给人们带来财富和荣耀的同时,鳌江水质在急剧下降。

  水头的制革业主要是加工猪皮,一张猪皮加工完成需要1吨水。制革有4道工序存在污染:刚购进的生猪皮要用石灰脱毛,造成碱性污染;脱毛后的猪皮要放进转鼓加入脱脂剂滚动,一个转鼓一开,制造出的污水数以吨计;脱脂后的猪皮要变柔软,还得加入铬鞣酸进行软化,这种添加剂只要0.01克就足以致癌;还有一道染色工序也会造成污染。

  由于水头大大小小上千家制革企业中大部分是用木头和油毛毡搭建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陈旧,导致制革产生的污水肆意横流。日排放近8万吨的工业污水,给当地和整个鳌江流域造成严重污染。一条曾经清澈的河流鳌江被毁了,江水由清澈变得乌黑,并散发着浓浓的恶臭。

  浙江环保联合检查组的检测报告显示,1992年,鳌江水系还属于二类水质,1994年降到四类,1995年之后,发展到劣五类。迄今为止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劣五类已经是极限,意味着河流基本失去功能。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同年9月,又被浙江省列为浙江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

  鳌江,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水头镇皮革业,开始“臭名远扬”。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吕卫星 翁学良 编辑: 陈雪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