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线报道:上虞,在人文长流里诗意栖居
2007年03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曹娥江边的快乐童年
春风绿了曹娥江
2006年5月中旬,上虞当地报纸上发生了一件颇为新奇的事:当地的两家著名化工企业各自在报纸的头版发表声明,就其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向上虞全市人民表示道歉。事后,两家企业都加大了污染的防治力度和投入,并在不久后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如今,十个月过去了,这两家企业不仅经济效益没有下降,反而因为此次道歉而在公众中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上虞市位于杭州湾南翼,地势南高北低,曹娥江自南而北贯穿全市注入杭州湾,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上虞又以化工产业而闻名,有不少化工企业曾是水污染大户,市区东北部的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曾名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更是省“811”污染整治行动的重点监管区域之一。针对这一状况,从2003年起,上虞市委、市政府在治污上狠下功夫,提出了“建设江滨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经过整治,在今年2月份,工业园区已经顺利通过省相关部门的验收,摘掉了“重点监管区域”的帽子。
企业成了治污“金主”
过去,职能部门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处罚方式是罚款。但对企业来说,一般处罚的最高金额只是10万元人民币,而更新生产设备的成本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此,自从2003年加强治理以来,上虞市有关部门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公开曝光,规定化工企业必须将其产品、项目等向公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勒令停产整顿。去年那两家著名化工企业主动在媒体上公开向全市人民道歉正是舆论监督加强的结果。
近几年,上虞加强了对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兴建了日处理10吨的高危固废焚烧炉,占地70亩的化工区固废填埋中心,以及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的春晖集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在这些公用设施的建设中,上虞采取了市场化的运行模式,通过股份制募集资金和运营管理。例如,高危固废焚烧炉一期工程投入250万元,就公开吸纳社会企业参股;而固废填埋厂则由7家股东共同出资建设,各股东占据股分分别由5%到35%不等。通过引进股份制建设环保基础设施,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吸引了更多企业自觉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来。
在水资源管理上,上虞成功探索出了“管养分离”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例如,河道保洁的工作过去由水利局负责,管理较为困难;现在采用了公开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建立“专人承包,常年打捞”的长效管理新机制,以同样的投入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陈国平 陈贾 上虞日报记者 吕万玖 刘金平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