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加关注“新永康人”的民生问题
――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蹲点调研手记
永康现有外来建设者30多万,他们是永康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也是构建和谐永康的重要力量。19日下午,我来到芝英街道柿后村开展蹲点调研。这个村有100多家中小企业,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散居在有着2200多常住人口的大村中。被称为“新永康人”的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有些什么困难和问题、盼望和要求,如何实现本地人与外来建设者之间的和谐,是我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内容。
当晚,我走进了一户“外来之家”,那是一间低矮、陈旧的楼房,一年到头晒不到阳光。昏暗的灯光下,一对来自贵州的小夫妻正在煎着猪油。我出身农家,空气中弥漫的猪油香味很亲切,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给男主人张能点了一支烟。张告诉我,企业待他们不错,他每月1500元的工资不仅及时领到,企业还交了有关社会保险。妻子在另一家企业务工,每月有工资800多元,活不是很重。晚上,他们要去村里的露天舞池跳跳舞,而村里人,也从不欺生和排外。去年春节时,小俩口带了6000多元存款回了一趟老家。
但是,煎着猪油的煤球炉、杂乱无章的电线和潮湿阴暗的居处却让我放心不下。我说,煤炉烧完后要搬出去,或者开点窗户,电灯线路要经常检修,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二天上午,我走访了柿后村周边的10多家企业。尽管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但企业主对员工普遍较为关心,也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些企业在向我提出的用地要求中,就有不少是为员工住房问题而操心的。当晚,我在柿后村召开部分企业主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政府服务和投资环境的意见。他们的建议中就有要求村里造外来职工公寓,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
为了外来打工者的安居问题,我这个市委书记决定“化个缘”,向企业主们筹点钱。我说:你们的财富凝结着外来人员的汗水,村里已有了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规划,也有一块可以利用的土地,资金问题希望大家一起出力,市政府拿出10万元,村集体张罗一点,大家共同捐一点,圆一圆外来夫妻的住房梦。一位叫胡子敬的企业主说:“书记这是在为外来民工‘化缘’造廉租楼,说到底也是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安定的是民工心,受益的还是企业。”不到一刻钟,12位企业主就捐出了25万元。
近年来,民工荒困扰着我们永康的不少企业。通过在柿后村的走访调研,我深切感到,从永康的情况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念和思路一定要更宽些。在对待外来务工者上,真的应该多给予他们更多的“市民”待遇,让越来越多外来建设者真正成为新永康人,一起创造财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关注民生,应该包括新永康人的民生,公共财政的阳光,也应该洒向那些长期生活在永康的创业功臣,无论是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子女就学,还是“主人翁”的权利保障,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做的事情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