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等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省委组织的“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是一个好举措。3月19日至23日,我选择了金清镇三金村蹲点调研。经过五天的工作,感到收获很大,既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使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取得了指导面上工作的主动权。本次蹲点调研,感触很深,主要有三点:
一、身入心入,是做好蹲点调研工作的前提
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要有所收获,取得实效,首先要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接受和支持,也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扑下身子,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省委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让领导干部在庞杂浮躁的日常事务和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农村中去。驻村蹲点只有住下来,才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群众,才能摸到实情。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群众就会认为你是搞形式、走过场,就不可能敞开心扉讲实话。为保证自己能够蹲得住,我给自己定了“三同二不”的规定,即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上级会议和区里重大事情不出村、没有重大接待任务不出村。蹲点调研期间,我在三金村待了五天,住了四夜,群众看我这个区委书记是真正的蹲下来了,就愿意跟我说话,甚至是让我调解邻里纠纷。有一天晚上刚吃过晚饭,一个村民就匆匆赶到我的住处,要我协调处理一起狗咬人的纠纷。
二是注意形象,消除同群众的陌生感。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直接关系到能否让群众接受,能否迅速消除与群众的陌生感。驻村期间,我十分注重从穿着、说话办事、一举一动等方面让群众易接受,让群众感到愿意靠近我、交朋友。同时,还十分注意不给基层和群众添麻烦。蹲点期间,在生活上,我为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不到村干部家吃饭,不接受村里的招待,不花群众一分钱,不给群众添一点负担。在工作上,我只带秘书1人,只要求镇里给我配一个联络员,不要镇干部陪同。在蹲点结束临走时,我坚决自掏腰包付给了房东300元钱的伙食费,村干部一定要请我吃一餐饭,也被我婉言谢绝了。
三是深入群众,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我坚持轻车简从,早出晚归,说实在话,做实在人,办实在事,设身处地为农民朋友着想,努力与群众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蹲点期间,我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走访的对象既有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和困难户,也有小企业主、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民主恳谈会,与干部、党员、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征求他们对村里、镇里以及区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访谈,我了解到三金村还有一部分群众的生活很困难。我慰问的一位58年入党的老党员梁太友,今年79岁了,在村里当了30年的干部,现在全年的收入加起来1400元都不到,老伴和他本人身体一直不好,看病吃药就花去了很大一部分钱,生活十分困难。我看到他家摆了一个煤气灶,一问,才知道只是偶尔用用,一瓶煤气能用上大半年。我慰问的其他几户人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可以感受到,农村部分群众的生活确实很苦,这也促使我们把对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感情,升华为加快发展、艰苦创业、造福于民的责任感、紧迫感。
“肯吃苦”是路桥精神的第一写照。路桥人的吃苦精神在这次蹲点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金村个私企业很多,我也走访了一些,其中一位叫梁贤法,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办了一家生产家居用品的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就是这样一位小老板,我们上午九点半左右去的时候,他刚刚睡了二个小时起来。他告诉我们,昨夜工作通宵,直到早上七点才睡了一会的,这样的通宵工作今年以来已经十几夜了。我们住的主人家也是如此,他家办一个矽钢片加工制造小厂,每天早晨六点半机器就开始工作了,两夫妻也就忙碌开了。通过蹲点,对三金人、对路桥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我想,在带领群众建设“两个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引导、保护好农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开展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二、解决问题,是蹲点调研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领导干部驻村蹲点,仅仅蹲下去满足于了解情况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解决所驻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的问题,这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密切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把蹲点过程中了解到的问题分门别类,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重解决了四件实事:
一是镇敬老院化粪池改造。位于三金村的金清镇敬老院由于规模扩大,住宿的老人将由目前的100多人增加到300人左右。但前期敬老院化粪池设计容量过小,已经存在严重外溢和化解不够彻底等问题,对附近的河道产生了较大的污染,其散发的臭味严重影响到了附近的群众。当我在走访时听到了村民对此事的担心后,及时会同村干部到实地进行了踏勘,召集了环保、民政和金清镇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办公,对于化粪池扩建项目进行了论证,并落实了扩建所需的10多万元资金,确保扩建后的化粪池能在新敬老院启用前顺利投入使用。
二是村标准厂房建设。为增强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办企业的用地困难,我深入调研为村里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并召集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积极为拓宽村企业的发展空间出谋划策。经过充分的研讨,解决了村里7亩老宅基地建设标准厂房问题。这些标准厂房建成后,不但可以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地难问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而且将会带动附近村民房屋的出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民的增收。
三是村道路硬化。2003年三金村建设了两个自然村间的一条长达500米道路,当时由于资金问题不得已修成了砂石路,这几年一直来修修补补,遇上下雨天坑坑洼洼,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为此村民几年来一直盼望能走上宽阔硬实的水泥路。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村干部进行了协商,并和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最后顺利落实了修路的15万元资金。进出不便的砂石路即将成为宽达4米的水泥路,实现了三金村塘东梁自然村村民盼望了近五年的宿愿。
四是中心村示范点建设。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金村提出在村部前划出一块土地用于建设中心村示范点,实行跨村安置,宅基地实行公开有偿选位。这是节约土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之举,我对此积极鼓励,并嘱咐国土等相关部门创造条件大力支持,积极试点,并在全区推广。
这四件实事的解决,不但对三金村进行了“输血”——直接带来了资金几十万元,同时增强了三金村自己的“造血”功能——建设标准厂房和中心村示范点都不是权宜之计,将有效增强三金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件实事,不但关系发展问题——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收入增加,更关乎民生问题——化粪池改造、道路硬化、农民居住条件改善。这四件实事的顺利解决,赢得了三金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通过处理这四件事情,我明显地体会到,基层干部的工作难不难,关键在于办事能不能想着群众,能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如果我们干的正是群众所想的,群众就支持、就拥护;反之就会觉得不好干,关键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宗旨观念问题。
三、以点带面,是蹲点调研的最终要求
农村的情况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仍有不少共性的问题,有不少规律性的东西。驻村蹲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驻村蹲点,解剖“麻雀”,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蹲好一个村,指导好全区工作。为此,我坚持“带着问题进村,带着办法出村”,将驻村蹲点工作中摸到的实际情况、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办法,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炼、升华,从而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发挥指导全区工作的作用。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问题。三金村及周边村居的个私企业众多,仅三金村550户村民中已登记企业有58家,未登记的将近150家,将近一半左右的家庭都有企业生产。他们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土地用于建设标准厂房扩大再生产。我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个生产空调配件的小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厂房引进大型设备,去年一个美国的160万美元的订单没法接,发展企业的大好机会白白丧失。象这样的企业,一两个订单就可能使他做大做强,上一层楼,现在就是因为土地问题失去这样的发展机遇确实令人惋惜。企业缺地,所访之处已成普遍现象,土地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村里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宅基地长期闲置。如何变这些闲置老宅基地为标准厂房用地,我提出通过土地整理置换老宅基地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问题,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有了长期的稳定的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为此,我已要求国土等相关部门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尽快拿出意见方案,在全区实施。
二是有关民生问题。由于规划和农民现实需求的差距,建房难现象在三金村也比较突出。我提出采取“长规划、短安排”的思路,把规划的长期性和解决当前急需建房的现实性有机统一起来,尽快解决全区农民建房难问题。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诸如企业乱排放、农村电压过低、自来水价格过高、漏水严重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措施予以解决。
三是外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问题。在三金村蹲点走访期间,群众反映比较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村里偷盗现象严重,群众缺乏安全感。我通过认真分析,认为这个问题表象是社会的治安,但是根在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全区二十多万外来人员在为路桥经济作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建设和谐路桥,在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上必须有所突破。这既是路桥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省市领导对我们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制定出台对策措施,切实提高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蹲点的实践,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掌握了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增强了我们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本领,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驻村蹲点调研确实是一种锻炼干部、联系群众、指导工作的好办法、好形式、好途径,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