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晴
下午一上班,我就和调研组的同志来到了蒋村乡合建村进行走访调研。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合建村综合大楼施工现场,这是合建村也是蒋村乡第一个10%留用地在建项目。
刚到现场,正看见村支书蒋雪荣在指挥工程车进进出出。一见面,蒋雪荣就打开了话匣子,“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完成了撤村建居,享受到了10%留用地的政策,才有了我们这个综合大楼项目”。“那你们自己有实力吗?”我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有”,这时蒋村乡党委书记单金华接上了话,“现在蒋村乡的各个村手里有钱、有地,还有项目,不少村都争着在上项目呢”。“像我们村,征地补偿款就有7000多万,这个项目只投了2200多万,下一步还想再搞个商贸大厦,所以我们自己还是有能力的,这都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带来的机遇和好处啊。”蒋雪荣笑呵呵地说道。随后,我们一行又来到了西溪花园农转居公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派恬静优美的景象:只见一幢幢现代、别致的公寓矗立在西溪景区的北面,公寓阳台上晒着衣服被子,几个老人悠闲地坐在阳台上聊天,物业管理人员正在给绿色植物浇水…“农民搬进公寓后感受怎么样?”我问身旁的单金华,这也是我迫切想知道的。单金华说,“总体情况还好,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一些老乡还把铁钯、粪桶都带到公寓来了,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是啊,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始终是深厚的,现在让他们洗脚上田、进屋脱鞋,观念上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已建农居公寓的物业管理,注重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相结合,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友好的邻里关系;另一方面,在今后农居公寓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精益求精,想农民所想,要改进空调位置定位、卫生间设置数量及外墙立面色彩等细节问题,为广大老百姓创造更加人性、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更快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当来到村委会临时办公点时,这里已经等了不少闻讯赶来的党员和群众。一见面,大家就感到很亲切。因为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拆迁工作中,我们打过多次交道,彼此早已成了熟人了。蒋桂坊是村党支部委员,刚刚落座他就迫不紧待地说,“许书记呀,现在我们村还有一部分留用地还没到位,能不能请区里尽快安排,我们可以再多上几个项目,现在老百姓都盼着咱们早点把集体经济做大呢”。村民张金火说到,“湿地建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好处,以前养鱼种田一年也没多少花头,现在靠征地补偿金和出租房子,口袋一下子鼓起来了,都不知道怎么花钱了”,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张金火接着说,“现在钱是有了,但闲得慌,最好能再找个工作干干”……
听了老乡们一番朴实的话,看着一张张带着期盼的脸,让我欣慰和感动。通过西溪湿地这一福祉工程,加快了我区城市化的进程,也印证了我们通过城市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城市化后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村级集体经济该怎么发展…”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区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在全面推进城市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设新农村的新时期,我们考虑问题、做工作更加要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把他们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他们的期盼作为工作动力。一定要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利益,除了让老百姓的口袋脑袋一起富起来之外,还要通过教育引导、实用技术培训等途径,尽快使老百姓从农民的生活观念、农耕的生存方式中走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城市居民。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发展的福祉,通过西溪湿地建设提升这片区域的品位,在此基础上指导各村用好10%留用地这一宝贵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留用地管理办公室,要发挥其指导协调的作用,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使各村了解并熟悉留用地项目报批、建设、使用等相关政策,同时我们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为留用地项目的报批建立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开展招商引资,推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发展的成果惠之于民。只有这样,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打造生活品质之区的目标才能实现。
走出会议室时,已是夕阳西下,余晖倒映在西溪水面上,把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映衬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