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书记蹲点 > 蹲点手记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武昌基层蹲点调研手记之二

农村生产发展当兴家庭经济

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5:06:1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通过昨天的走访,对张庄村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这里的村民纯朴善良、热情乐观、勤劳肯干。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利用党的富民政策,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增收致富步伐,使全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横向比,张庄村不仅不能与发达地区的现代化新农村比,在全县城283个行政村中也只处于中流水平,在全县42个民族村中也还没有走在前列。

  一是村级基础设施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很不完善。村里开通了康庄路,改变了肩挑背扛20余里的历史;进行了村道硬化,改变了出门“泥腿子”的历史;进行了农网改造,装了路灯,改变了照明点煤油灯和晚间模黑行路的历史;大部分农户装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改变了以往与外界信息隔绝的历史,用老村民的话说是“什么理想都实现了”。虽然变化很大,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张庄村的落后还是显而易见的。从在基本生活设施看,五个自然村还有四个没有安装自来水,全部没有开通有线电视,没有进行环境整治,没有进行改栏改厕,村庄的农业社会特征依然十分明显,现代文明气息不浓。从长远发展看,还没有搞新农村规划、产业规划,发展的思路尚未理清,发展的潜力亟待挖掘。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发展,但是还处于初始阶段。种田和务工仍旧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很低,村里仅有的杨梅、板栗和高山蔬菜基地不仅管理水平低,而且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占领”市场,没有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特别是全村3000多亩山林综合开发程度低下,几乎没有什么效益。

  三是农民收入普遍增加,但是还很不宽裕。张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工作数据是3112元,从走访的10多户农民看,由于每个家庭基本都有外出务工劳力,人均收入基本上都要高于统计数据,少数家庭人均收入已经超万元。尽管农民收入连年增长,但是还不宽裕。农民的第一次积累基本上都用于建房、购置家具家电和公益事业投入,扩大再生产普遍存在缺乏资金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明显提高,3000多元的收入只够勉强度日,如果一个家庭有子女就学或者有人致病,整个家庭马上就会陷入入不敷出的泥沼,而且可能几年内难以翻身,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加快发展还十分薄弱。致贫或返贫的可能性还较大,张庄村有12户年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其中五保户3户、低保户7户、低收入贫困户2户,其中因无劳动力致贫的有7户,因家庭成员生病致贫的5户,而且这些低收入群体在不断地变动,说明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还不强。

  从张庄村的情况分析,促进经济发展,总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这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因地制宜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而且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这样一个总的方向,结合目前农村的实际,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农村经济显得特别重要。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产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富民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体制问题,从而促进全国走进了温饱社会。乡镇企业则是中国农民第二次以家庭为单位的成功大创业,不仅为解决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后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而且为促进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外出经商务工则是农民目前仍在延续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第三次伟大创造,这种发展方式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一个家庭农民中亦商亦工亦农、或商或工或农,极大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使农民逐步走进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产依然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是加快农村发展步伐的必然选择。农村的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我们山区县,村中各自然村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而且还在不断变化。就发展方式而言,谁也无法找到一种包治百病或包打天下的统一模式。而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家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单位,它的相对稳定性,较为容易把握。也就是说,我们很难为一个村找到一个有效的发展途径,却很容易为一个农民家庭想出发展的办法。比如,我们在一个村中,有很多农户适合劳务输出,有很多农户又适合在家创业,在家创业的人中,有的适应种粮,有的适应搞综合开发,有的适应养殖业等等,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在农民抗风险能力十分差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干自己愿意干、能干好的事情,而不是搞强制命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产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产有利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从而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经济最原始的意义是家庭生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家庭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要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发展。因此,政府培养专业户到目前仍然是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的有效方式。今年,市委提出要努力解决年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这无疑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我认为,贫困人口的情况差万别,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在农村大搞“微观经济”,从一个个家庭入手,因户制宜给予帮扶,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目前我们已有的体制框架来看,采用这种发展方式,也有利于发挥乡(镇)、村级组织及基层干部的作用,让干部更加明确、更加有效地指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家庭经济,首先要摸清户情。要结合当前的住村联心制度,建立每个村的户情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每个农民家庭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步骤。其次要求同存异。提倡家庭经济不能否定规模生产、一村一品等成功经验。“求同”是农村生产发展的趋势,家庭生产的逐步趋同也是农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和谐农村的重要体现;“存异”是因为农民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因户而异不仅有利于拔尖户先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落后户迎头赶上,特别是象张庄村这种发展程度较底的村,“存异”则显得更为重要。再次要长短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成为我们指导或者引导农民发展家庭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要立足当前,是因为农民首先要生活,他们不可能脱离生活搞生产,所以组织生产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农民衣食无忧,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千万不可劳民伤财。要着眼长远,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组织生产不能没有长远规划,不能朝三暮四,而要让农民朝着既定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真正能够持续稳定增收,让每个农民家庭都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第四要示范带动。家庭经济不是户户搞,如果户户搞,不仅财力、物力和人力不够,而且会陷入“户户不同户户同”的泥沼。所以,要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搞,在生产条件相同相近的户中扶持几个示范户,让其他农户学着干,这样既可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在建设新农村的长期过程中,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具体些,既要有宏观指导,更要搞微观经济,努力让困惑的农民尽快走出发展的困境。

  景宁畲族自治县 武昌于2007年4月3日夜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景宁县委书记武昌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武昌

·走进农村 贴近农民 2007-04-04
·我省开展“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侧记 2007-04-04

 浙江盘点 更多 
·[4月6日·精粹]老人将“父亲”落在的士
·[4月5日·精粹]杭州“3·27”杀人案告破
·[4月4日·精粹]温州人博弈俄罗斯禁售令
·[4月3日·精粹]杭萧钢构复牌外界质疑未消
·[4月2日·精粹]王永昌当选绍兴市委书记
 精品专题 更多 
·东阳市委书记蒋永志
·遂昌县委书记陈建波
·“浙江十大技能状元”评选
 图说新闻 更多 
龙镇钱江
龙镇钱江
社区请来“洋大厨”
社区请来“洋大厨”
仙都举行清明民祭轩辕黄帝大典
仙都举行清明民祭轩辕黄帝大典
农具奏出农家乐
农具奏出农家乐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在即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在即
又是一年蚕花开
又是一年蚕花开
新天桥 造得快
新天桥 造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