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蹲点调研的第三天。三天来,按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剖麻雀”的基本要求,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逐个逐个地考察村民的杨梅、板栗、蔬菜等基地,全面地了解张庄村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工作不可谓不细,掌握的情况不可谓不多。这次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农村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来之前我在思考,农村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轻重缓急之分,还有个量力而行的问题,为此,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低调行事,先把情况摸清楚以后,再帮张庄理一理发展思路,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经过三天的深入调研,可以说对张庄村的情况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最后两天的调研应该把重点转到为村里办实事上来了。在下来蹲点之前,我就在想,蹲点调研虽然是全面调研,全面掌握情况,但是不能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经过思考,决定把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此次调研的主题,特别是要把年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经过这几天的调研,证明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几天来,对张庄村的12户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慰问,并和他们进行了最深入的的交谈。每走一贫困户,我的心情就会多一分的沉重。
柳育标户是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他本人76岁,妻子75岁,两个儿子一个36岁,一个33岁,都是完全没有劳动能力智残人。我去他家走访时,他正带着小儿子在地里干农活。天气很冷,他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寒风中举锄,脸被冻地没有一线的血色。看到我们走过去,他迟钝地停下手中的农活,迟钝地与我交谈,迟钝地讲着他的艰辛。我看到他的手裂得很厉害,每个手指歪来弯去,明显骨折过很多次,手腕上都是血,眼中没有一丝地光华,我没想岁月对一个人的摧残竟能达到如此地程度。尽管他已经无力交谈,但是仍念念不忘共产党好,对这么多年县里、镇里、村里对他的扶持还记得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我真得不知道如何地鼓励他,我觉得说什么都无济于事。我决定再到他家中看看。他老婆佝偻着背,大儿子呆坐在长凳上,家中是四壁徒穷,四人只有两张床,两个老人依然象抚育婴儿一样,每人带着一个傻儿子同睡一张床……。镇、村干部告诉我,这么多年,这家人就是靠低保和五保补助的钱度日的,为了照顾他们,镇里还把一家分成三家分别进行五保和低保,村里还组织村干部和村民无偿投工投劳,帮助他修补了房子,让他们一家免受风雨之灾……
胡有良户家中的条件还算不错,住的是两直三层的砖混房,原来在村中算中上人家,2005年一场大火烧去了他的所有,当时政府补助了近两万元钱让他恢复生产生活,他自己也满怀信心地盖起了房子。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06年先是他老婆病倒,接着自己也被查出得了很严重的两肾结石,整个家庭从此一蹶不振……。
张庄村的12户贫困户各有不同的不幸,看到困难群众度日如年的穷苦生活,看到他们在贫病中挣扎,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看到他们暗淡的前景,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让我们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困难群众的扶助力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扶助低收入群众尽快走出困境,让他们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是我们党委政府当前要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今年县委县政府必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大的突破。
从张庄村困难群众的情况看,要解决低收入群众的发展问题,必须分类指导,因户而异。对像柳育标这样的家庭,只能靠政府救济为主,也只能做到让他们温饱度日;对胡有良这样一来的户,一方面是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社会救济、政府补助等途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重新恢复发展生产的能力;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却因没有致富门路的家庭,主要是通过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或劳务输出而改变生活状况,并逐步走上康庄大道。此外,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不能全靠政府,而要通过宣传引导,发动社会各界都来帮助和扶持他们,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以扶贫帮困为荣的良好风气。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党的宗旨,只要我们满怀着对群众的真情,只要真正去重视这个最大、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就一定能够让低收入群众早日过上他们无限渴望的宽裕生活。
武昌于2007年4月4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