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浙江大地的各种文化要素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激发下迸发出无限活力。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西子湖畔精彩落幕;越来越多的影视名流入驻横店影视实验区拍片;数字电视开始替代模拟电视飞入千家万户……人们身边的文化细节在不知不觉中“升级换代”。
无数双手合力托起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果实。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中央领导亲临浙江悉心指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省有关部门群策群力,为推动改革出谋划策;试点单位积极配合,为改革摸索出了大量宝贵经验。
旧的观念束缚逐步瓦解,革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社会力量开始热衷于兴办公益文化事业,民营资本源源不断涌入文化领域,现代高新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一步步推进改革进程,一天天积聚文化力量,浙江文化体制改革正健步向前,释放出无限活力。
破冰之劲:转企改制激发文化活力
今年我省文化市场专项行动打出的“组合拳”,与往年文化市场执法各自为政的“散拳”相比显得格外有力,文化市场的执法层次减少了,执法效率提高了,这是我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带来的成效。
从去年10月起,我省根据中央部署拉开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序幕,“建”、“并”、“分”三管齐下。
在全省所有市、县都“建立”集中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充实了我省基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力量;
调整“归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使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明确落实;
按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将全省所有市、县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广电局等行政机构“分离”出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我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三分之二县市已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
体制改革的热流已经在我省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涌动。创新管理手段,转出一批主体;激活机制,改出一批主体;参与竞争,放出一批主体;调整结构,扶出一批主体———在这“一转一改一放一扶”中,文化的活力正在释放。
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堪称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役。
杭州电影公司曾是一家步履蹒跚的全民所有制文化单位,通过股权招标竞标,引入社会资本参股39%,职工持股10%,重新组建了全新的杭州电影有限公司,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转企改制后的杭州电影有限公司活力大增,在改制完成当年就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帽子,实现赢利30万元。
省新华书店集团本级及所属67家市县书店均改变了固守几十年的体制机制,正式转为企业。改制后的省新华书店集团依托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并以控股、参股和加盟等形式在上海、深圳、徐州等地开设连锁店,与贝塔斯曼、卓越等网上书店合作提供货源。浙江科技出版社、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也同样完成了转制任务。目前,仅杭州市已有60%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沧海之阔:文化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转制的步子迈开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推进了以国有文化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格局的形成。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投资文化产业成了民营资本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热门之举,一切创造文化财富的源泉开始在浙江大地充分涌流。
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是投资影视文化产业的大赢家,参股杭州星光、广东珠江等6条院线,拥有加盟影城112家,在南京、长沙等地发展了多家五星级影城,还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
国家首个影视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一年多来,吸引了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80多家国内影视机构和企业纷至沓来,经营项目涵盖影视制作、租赁、音像、广告等多个行业。实验区还联合全省20多个影视拍摄基地,组建了优势互补的全省影视基地协作体系。
民营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文化市场,也推动了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换机制、参与竞争。浙江广厦文化传媒集团与省广电集团、浙江歌舞剧院等签订了资产重组合作意向书,共同建立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展影视、印刷、演艺等产业,国有资本的控制力通过增资扩股得到了扩大。
据统计,我省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逾230亿元,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会展等10个行业。
在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过程中,各地还结合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义乌诞生了10多个文化用品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有经营单位5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名,2004年文化商品销售额逾150亿元,其中出口占65%以上。嵊州涌现了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全年累计演出35000场,总收入8000多万元。宁波有文具企业4000多家,2004年总产值达172亿元,出口额1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文具生产出口基地。
我省将进一步消除文化市场内部壁垒,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公平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有效引导民营文化产业发展。
扬帆之远: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无尽动力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我省的现代高新文化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现代文化物流业在多年的孕育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浙江新华发行集团为代表的图书发行连锁,以钱江报刊发行公司为代表的报刊发行连锁,以浙江华人传媒公司为代表的音像发行连锁,以浙江在线、沸蓝、大安网盟为代表的网吧连锁。
动漫这门朝阳产业也在浙江大地蓬勃兴起,从事动画、游戏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发展动漫产业的氛围日益浓厚。目前,我省共有专业动画制作企业40余家,动画产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已初步形成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美术学院还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
今年6月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浙江的动漫产业风光无限,新成立的西湖区数字娱乐产业园与3家风险投资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引进资金1000余万美元,浙江的动漫企业、动漫播出发行机构、动漫院校共签约23个动漫合作项目,其中与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相关的项目就有11个之多。
在全国推开的数字电视普及中,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6个城市被列为全国数字电视试点城市,还创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整体平移转换“杭州模式”。由广电部门控股的“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国同时推出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将数字电视定位为家庭信息化终端。目前,杭州数字电视用户已发展到29万多户,到2005年年底,杭州市区80万有线电视用户都将看上数字电视……
我省的文化产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为我省的文化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