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历史悠久。置县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以“核电之城、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著称。
海盐山水清淑,人杰地灵。全县总面积50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5万,辖8个镇、104个行政村。绵延的海岸线上,岛、山、湖、城和建设中的跨海大桥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南北湖景区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始建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千佛阁,被誉为“浙江第一阁”。建于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的绮园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海盐腔、滚灯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孕育了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现代漫画家张乐平、作家余华等一批名人。
海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位于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是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区位中心。境内公路、水路网络交织,有沪杭快速通道、乍嘉苏高速公路和五级航道六平申线等。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嘉高速跨江大桥和杭浦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海盐将成为沪杭、苏甬双线的枢纽,形成至四城市一小时交通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58.22亿元;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1元。在200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排名第32位。先后获得全国文化、科技、体育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今后五年,是海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年前召开的海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盐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一城三地”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托海河联运和港口腹地资源的优势,全力推进以“先进、开放、绿色、休闲”为特征的临港产业基地建设;统筹“山、海、湖、岛、桥、城”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历史、人文内涵,全力推进文化休闲胜地建设;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开放和谐福地建设,努力把海盐打造成为实力更加强大、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滨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