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总体部署,区委周学锋书记于4月6日至4月13日带队到慈城镇三勤村深入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这次蹲点调研活动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江北和谐新农村”这一主题,深入农村第一线,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实情,切实解决了一批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蹲点调研期间,周学锋书记既当党的政策宣传员,又当村情民意调查员,还当解难帮困服务员,共走访普通农户32户、慰问困难家庭3户、参加各类座谈会5个、参与农村生产劳动2次、发放调查问卷60份、撰写蹲点手记5篇、帮助制定发展计划1个、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足迹遍布了三勤村角角落落。
一、平实开展交流。正如周学锋书记与村干部和党员们讲的第一句话:“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为了解农村实情,希望你们说实话,以便以后我们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整个蹲点调研活动期间,周书记切实做到了“三真、四不、五坚持”,三真即“真诚听民声、真情办实事、真心谋发展”;四不即“不劳民、不伤财、不跟风、不作秀”;五坚持即“坚持吃农家饭、坚持睡农家床、坚持交农家友、坚持干农家活、坚持办农家事”。在蹲点的几天里,周书记始终致力于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群众的所盼所急,真心实意地问计于民,不仅在口气上放下架子,以求教的口吻、以学生的口吻、以公仆的口吻向群众请教;而且在行动上放下架子,走近群众、走进农户,特别对生活困难、致富本领不强的群众,周书记能虚心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和抱怨。通过蹲点调研,与群众的接触机会多了,相互间的关系密切了,农村的实情掌握了,不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也就树立了。
二、全面了解情况。为了全面地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周学锋书记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利用一切机会对群众进行详细询问。一是调查对象多层次。调查对象中既有镇村干部,又有普通群众;既有困难群众,又有农业专业户;既有大学生村官,又有外来务工人员;既有老党员、老年人,又有中小学生等等。二是调查手段多形式。除了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外,还采取了约谈、约访,公开联系电话,设挂意见征求箱等手段,广泛地听取对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调查内容多方位。周学锋书记每到一处,就对群众嘘寒问暖,在参与生产劳动时问,在村民家吃饭时问,在走村入户时问,问及的内容包括党在农村的政策问题,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村的环境整治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村级班子建设问题等等,涵盖了农村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询问,不仅全面地掌握农村实情,而且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蹲点调研的目的也就顺利实现了。
三、深刻剖析问题。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是整个蹲点调研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剖麻雀,理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周学锋书记坚持边调研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路。在蹲点调研之初,当他获知三勤村取名的原由为“三尽”,“尽”和“勤”宁波话发音一样而借用,即“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随即提出“地尽其力”就是怎么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物尽其用’就是生产的物品要发挥最大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不光是养殖、种植技术问题,还有掌握市场信息问题。“人尽其才”就是要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同时,提出要积极提倡“勤学、勤劳、勤俭”的新“三勤”精神。如在慰问困难群众后,周学锋书记对当前农村的一些弱势群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出了“干部要廉政、更要勤政”,他认为为官一方、任官一时,最关键的在于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在临行前的会议上,周书记还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虚心学习人民群众”、“始终服务人民群众”的观点,号召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努力讲求实效。一是基本摸清了三勤村总体情况。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茶叶、茭白;村民家庭收入多数在2万到5万之间;村民最担心的家庭开支是看病;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问题;村民对社会治安状况和村级班子比较满意;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茶叶和厂房出租;村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休闲农业潜力较大。二是初步掌握了当前农民的思想动态。农民对增收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就业技能比较薄弱,市场信息掌握存在难度;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认可,但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比较认同,但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未被完全调动。三是有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三勤村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并采取民主协商机制加以通过;帮助三勤村理清休闲农业发展思路,积极落实公司化运作模式;积极落实对三勤村的贫困村扶持政策,有望在短时间内脱掉贫困村帽子;此外,还落实相关部门尽快启动道路亮化项目、危桥修建项目、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等等。
一星期的蹲点调研,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不少启发,主要有:
一是领导干部必须转变作风。在三勤村,领导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换取了农民的真心话、真感情。这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掏心窝、交朋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掌握农村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农村民生问题必须加强关注。三勤村不少困难户的例子告诉我们:农民的社会保障程度仍然较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仍然比较多,农村老年人的集中供养机制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农民子女就学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仍然较大,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农民,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今后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
三是农业必须走高效、生态、集约之路。三勤村通过开发山林资源,大面积种植白茶,不仅发展了村级集体,也开辟了农民的致富之路,使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这告诉我们: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走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四是民主机制必须坚持完善。整个三勤村蹲点调研以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结束,区、镇两级领导以列席者的身份参加会议,不仅体现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由村民自己谋划、管理村务的民主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村干部必须选好用好。三勤村无论从发展基础来看,还是从区位条件来看都无优势可言,能发展到今天,与书记陈安明的勤于思考、善于谋事、勇于开拓密不可分。这告诉我们:区位条件再好,支农力度再大,“输血”数额再多,没有一位好书记、没有一支团结的村班子队伍,一切都将无济于事,必须把选好用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