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喜迎党代会新闻速递 正文  
    
喜迎党代会民生篇: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

  家住桐庐县旧县镇四联村的金泉贞今年70岁了,虽然仅有一个年幼的孙子陪伴她,但晚年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每月,她能够从民政部门领取420元的低保金;此外,每年还能够得到2000多元的各类资助。

  低保被称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全省已有62.9万名像金阿婆这样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比4年前净增9万多人;城乡低保标准也分别比4年前增加了15%和29%。去年,全省低保金支出超过6亿元,低保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前列。

  而一系列制度的完善,更使这道“防线”越来越坚固:物价涨幅过大,政府给予低保人员额外的补贴;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对象,低保保障金全额发放……

  在奉化,一对高龄孤寡老人的黄昏恋令人动容,88岁的胡妙娥与73岁的竺圣云在溪口敬老院喜结良缘。在这里,吃住有人照料,生病免费医治,卫生间、健身室、棋牌室、医务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两位老人重新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像他们一样,全省已有5.25万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在各地敬老院和福利机构颐养天年。在这背后,是近3年里共20多亿元的财政支撑。

  人有旦夕祸福,一场大病、一次天灾,足以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近几年,我省的社会救助范围不断延伸,使这类生活水平略高于“低保家庭”的“夹心层”也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过去一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一户一策”、量身定做等方式,对约20万这样的困难群众进行了助学、助医和法律援助等各项“个性化”救助。

  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在我省率先建立。

相关稿件  
·喜迎党代会: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让新农村更和谐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风驰电掣奔南昌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四代司机见证“高铁”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今天我们跨入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