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研工作总结
寿永年
(2007年4月13日)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我按照“五考察、四走访、三解决、两座谈、一接访”的工作思路,围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富民增收”的主题,于4月3日至10日,共花6天时间到姜山镇定桥村进行了集中蹲点调研,同时陪同巴音朝鲁书记对姜山镇翻石渡村、走马塘村进行了走访考察。先后召开由党员、村民代表和镇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3次,深入走访农户12户、企业2家,与10余名村干部、30余名群众进行了交谈,接访群众10人,慰问困难户3家,为群众宣讲政策1次,组织发放调查问卷268份,撰写蹲点手记3篇、调研报告1篇,发现和解决问题10个。通过蹲点调研,我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协调解决了蹲点村面临的有关实际问题,促进了自身作风的进一步转变,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基层察民情。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党委、政府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弄清这些问题是我这次调研活动的首要任务。在调研过程中,我努力通过三种途径体察社情民意、了解民生需求。一是个别走访。为掌握第一手情况,我改变以往召集镇村干部听汇报的方法,从调研一开始就直接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困难家庭、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企业主等不同层面,开展面对面交流谈心,通过与群众的深入接触,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要求,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蹲点村的区位条件、周边环境、特色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情况。二是集体座谈。为找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我用3个半天的时间分别召开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和镇村干部参加的3个座谈会,听取党员、村民代表对群众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镇村班子建设以及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商讨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路办法。三是问卷调查。为准确了解农村实情,我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68份,有效回收258份,在对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我发现村民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治安、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努力,使我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前农民的实际想法、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调研活动其他任务的完成、为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为民解忧办实事。为保证蹲点调研能切实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使蹲点村的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我在调研之初,为自己的调研活动定下了“三解决”目标,即重点帮助蹲点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发展、村级发展带头人培养问题。本着这样的初衷,我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召集区级机关相关部门、单位和姜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蹲点村召开现场会,从三方面落实有关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村级基础建设。为定桥村协调落实了7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村里进行河道砌石、桥梁和村级道路修建。其中,河道砌石及附属工程落实资金46.9万元;重建桥梁资金12万元;新建村级道路资金11.6万元。二是推进村级集体增收。帮助定桥村50户种植户360亩花木寻找销售途径,解决23.4万株苗木销路。在严格执行招标制度的前提下,该村花木将优先用于甬兴河两岸绿化。另外为走马塘村落实区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古村保护开发、发展旅游经济。三是加大村级发展带头人培养力度。要求区委组织部和姜山镇党委,在继续加强对村级现有干部的关心关爱的同时,通过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将党员培养为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培养为党员、将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干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将非公企业建成为培养村级发展带头人的重要基地;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依托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通过招考大学生到村任职、集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等形式,培养梯次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三、梳理思路促发展。把帮助农村梳理发展思路,作为蹲点调研的一项根本性工作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龙头性工作。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走访调研,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我和镇村干部一起,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村级经济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帮助梳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方面,点上抓突破。针对定桥村的情况,提出了“调优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品质,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生活质量,落实民主制度、建设和美家园”等系列思路。对该村4个自然村近10万平方米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问题,提出了异地迁建、改造补建等具体办法以及合力共建、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对该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紧跟市场导向、提高科技含量的基本要求,并围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扩建、拓宽引资渠道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指导。同时,分别根据翻石渡和走马塘两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各自优势,提出了整体迁建翻石渡村和进行走马塘古村保护开发的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面上促提升。在帮助蹲点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同时,更注重“解剖麻雀”,找出规律,以点带面,为全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通过蹲点调研和思考分析,我起草了《强村六策》调研报告,提出“提升动力、增强活力、借助外力、挖掘潜力、加大引力、形成活力”六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举措,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落实。
四、建章立制求长效。为将蹲点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推进领导干部经常联系基层、搞好服务的长效机制,在蹲点调研的过程中,我召集相关部门、单位和镇乡(街道)主要负责人,专题研讨推进服务农村基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在研讨的基础上,明确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以长期紧密联系基层、长期协同解决问题、长期了解群众心声的机制,促进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有效改善。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镇带村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和若干村(企、社区),在4月份集中开展“联镇带村工作月”的基础上,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研,了解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程制度。组织区级领导干部参与联系重点工程,分项包干,关注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政策性问题,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开展。三是领导干部联户帮困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党员和群众,定期进行走访,了解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四是农村党建“三级联动”制度。区级层面,定期召开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农村党建工作例会、村级组织建设分析预警会议,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镇乡(街道)层面,强化“抓镇促村”九项工作机制,完善镇乡(街道)领导干部联片包点、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例会、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定期督查通报、村级组织分层次目标管理考核等制度,以规范健全的制度推进村级组织建设。
这几天的蹲点调研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把领导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切身感受到群众的想和盼、缺和忧、怕和怨,才能真正地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通过蹲点调研,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到村里去几天,更重要的是通过驻村,进一步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化解民忧;深刻认识到这不单单是为了了解一个村的情况、解决一个点上的困难,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区新农村建设。在村里,很多农民群众喜欢跟我拉拉家常、推心置腹地谈谈心,通过面对面的真情交流,不仅感觉到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而且更感受到新时期领导干部务实亲民的作风;作为领导干部,我也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了办公室里考虑不到的东西,更重要地是,我感受到了“意外收获”,原来以为已经掌握的一些情况,实际上还不够全面细致;原来以为正确的一些决策,事实上与实际情况不十分吻合;原来以为落实的一些问题,实际上还不够到位。说明我们平时下基层调研的时间还不够多,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还比较少。今后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放下架子、扑下身来,深入基层摸实情,问计于民办实事,把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这项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二要进一步关注民生,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最广大的群众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既是群众的真切期盼,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过去几年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在按照均衡化要求加快发展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同时,积极构建普惠式社会保障体系,先后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免费义务教育、老年人生活补助、残疾人生活补助、老年人养老保障等民生政策。在这次调研中,广大村民用最纯朴的语言对这些政策表达了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感激之情。然而,农村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不足,群众有病难医、因病致贫等问题仍是定桥等村群众最为关注、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今后我们一定要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将公共财政的重点向民生倾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每年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群众做一批实事,通过一年一年、一届一届的努力,使鄞州成为城乡百姓幸福生活的乐土。
三要进一步强化合力,使社会各方的力量汇聚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根本之策。近年来,鄞州累计投资300亿元,实施“新鄞州”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但农村落后、农民弱势、农业弱质的难题尚未根本破解。定桥、翻石渡、走马塘三个平原村虽地处近郊,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新村建设刚刚起步,村民生活水平与城区居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定桥村,虽然依托旅德华侨陈名豪,近年来组织了不少村民到德国劳务输出,但村级每年可用资金仅70万元,明显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制约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调研过程中,村民普遍希望村庄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这说明,我们在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等方面,仍需要下大力气。在加大区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同时,要借助城市化推进的力量,依托邻近城市的优势,引导包括定桥村在内的近郊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厂房租赁和城市配套服务产业;要借助民营企业的力量,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村企结对,支持村政设施建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要借助侨乡等特色优势,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化道路,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共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生态优良、管理规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之,几天的蹲点调研,是对我灵魂深处的一次洗礼,是对我工作作风的一次促进,也是对我工作思路的一次优化。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一定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群众身上,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基层工作上,一定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惠民富民举措的落实上,不断在建设现代化和谐鄞州的实践中树立起新形象、创造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