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儿,德清县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的秋山基地已是一片繁忙,工人们忙着把采摘西瓜、香瓜,装箱,过磅,装车。
一张由西瓜箱子搭成的“办公桌”,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一位30多岁、皮肤晒得黝黑的人正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这是记者进入基地一个塑料大棚搭建的“车间”看到的第一个场面。
“抱歉,请稍等一下,邮件就快发完了。”这是佘国兴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现代,潮流”,很自然成为记者的第一印象。
佘国兴,德清县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当地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
进入5月份,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1000亩西瓜陆续上市,订单雪片似“飞”住佘国兴的电子邮箱。
佘国兴摊了一下手:“握惯了锄头的手也要习惯握鼠标,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靠信息。”
艰苦创业
手提电脑,信息化……当这些新潮的字眼与一位农民联系起来,佘国兴让人刮目相看。
清贫的家境养成了佘国兴从小勤劳刻苦的品质,更让他学会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佘国兴坚持读完了职高,毕业后先后当过工人、开过商店。当别人还没有效益农业这个观念的时候,他就开始在自家的1.8亩承包田里实验种西瓜,当年获利400元。从此他与西瓜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种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西瓜品种常规、入市较晚,销售价格低,加上还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大,起初几年非但没赚到钱,有一年还赔掉了老本。种瓜积极性受到挫伤,便转而下海经商。“经商成本高,风险也不小。”出身农门的他经过权衡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种瓜这条路,并且一走就是10多年。
就这样,从1.8亩承包田摸索起步,经历风风雨雨,组建德清县雷甸镇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佘国兴边学习边实践,用科技种瓜走出了一条绚丽的人生之路,用他的话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只要肯学肯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科技发展
正说话间,美妙的音乐响起——佘国兴从裤袋里掏出手机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接个电话。”
电话是县农业局一位领导打来的。原来县农业局要搞一年一度的西瓜评比,时间就定在当天上午9点。
佘国兴这边的事正好处理得差不多了,于是向“副手”交待了几句后便驾驶他的丰田凯美瑞豪华轿车,向西瓜评比现场雷甸镇赶去。
“买这车并不是为了摆阔,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佘国兴一边开车,一边继续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种西瓜看似简单,但要种好它学问可大着呢。”佘国兴对此深有体会。他购买了大量有关科学种瓜技术的书籍,开始边学习边实践,不懂就向当地农业部门咨询,向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专家请教。通过努力,佘国兴钻研出了一套西瓜栽培、配方施肥、防病治虫等科学种瓜技术,由于西瓜施的是鸡鸭粪等有机肥,产品自然甜度高、品质好,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1995年,佘国兴首次在西瓜地上搭建了小工棚,西瓜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产值意外提高了一倍多;1997年他开始进行规模化小工棚种植;2001年,佘国兴率先对5亩西瓜试验性地进行大棚种植。为解决大棚西瓜塑料大棚内气温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他率先采用了蜜蜂授粉的方法;为解决西瓜不能连作的难题,他又钻研起了西瓜嫁接技术,全部采用长季栽培技术。这一年,西瓜亩产量提高了50%,上市时间提前到5月,产期延长到了12月,平均亩产值突破6000元。有了效益的驱动,全县瓜农纷纷效仿,大棚种植成了德清县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
正因为科学种植,佘国兴选送的西瓜在全县西瓜评比中已连续两年夺得第一名。“今年是不是也志在夺冠?”对于记者的提问,佘国兴笑而不答。
带领乡邻
西瓜评比花了半天时间,评比结果没有当场公布。
今年37岁的佘国兴精力充沛,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吃过午饭,他又马上驾驶着凯美瑞赶往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的另一个种植基地。
如今,佘国兴在德清也算得上是成功人士,头上顶着许多让人羡慕的光环: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湖市市十大杰出青年,首批湖州市农民专家……
成功了、成名了,但佘国兴本色依旧,中国农民的朴实、执着、善良,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人大代表,他的建议始终离不开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鼓与呼;作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始终想着怎样带领更多的乡邻共同致富。
2003年,看到周围种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瓜多价贱伤农,佘国兴带头组建成立了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为瓜农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统一注册了“雷甸”商标,通过了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并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绿色食品。合作社目前固定种瓜大户社员就有28人,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松散型的挂靠社员就更多了,几乎遍及全县各地。
豪华轿车,笔记本电脑,佘国兴俨然是一个现代化武装的新型农民。
2007年5月25日,佘国兴过得忙碌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