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时,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在浙医一院带着业内专家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院士沉浸在她心爱的实验室里,与专家们交谈甚欢,完全忘记了一边记者的采访。
院士名片:李兰娟
李兰娟,传染病学专家。现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现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在线5月25日16时报道(记者 杨晓燕 通讯员 王其玲 摄影 王坚颖)既是卫生厅厅长,又是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对于每天工作都争分夺秒的李兰娟院士来说,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几经联系,直至下午16时50分,记者终于在浙医一院感染病实验室寻到了“院士厅长”李兰娟的行踪。
此时,李厅长正带着远道而来的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参观刚刚启用的感染病病房和重点实验室大楼,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传染病诊治中心之一。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她对这幢大楼倾注很多心血,“过去,感染病病房比较简陋,近几年来,国家对感染病学科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希望这座大楼能让更多感染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跟随着李厅长,立刻能体会到她工作的忙碌,经常接电话,都在催她、等她到场。此时已是下午5点50分,送走访客,接下来,她还有三项工作在等着。记者终于等到了10分钟的空隙得以采访。
事实上,“院士厅长”李兰娟一天的行程足以说明她的忙碌程度:
上午8时,参加中华医学会秘书长会议;9时30分,到省卫生厅参加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化会议;11时,到浙医一院接待自美国来的专家;下午1时,参加医疗保健会诊;1时30分,在卫生厅举行全体职工大会;2时30分,参加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准备情况;4时,到浙医一院接待来自中华医学会的贵客;间隙时还指导了一个研究生的论文。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后,她还有三个活动,一个肝病病人的会诊,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及与美国专家座谈。
记者听说,为了这个肝病病人的会诊,她还特地推掉了一个与中华医学会专家聚会的活动。在她眼里,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总是排在第一位的。
十年磨一剑 20年研究换来人工肝领域两个省科技一等奖
李兰娟教授从事人工肝研究已近20年,是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面对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李兰娟教授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她带领课题组,开始了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从1986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李兰娟教授率课题组经过艰苦攻关,非生物人工肝研究获成功,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开辟了治疗重型肝炎的新途径。由此,于1997年获得了第一个省科技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生物人工肝技术取得成功后,李兰娟教授和她的科研小组并没有停步,为解决生物人工肝发展的技术瓶颈——肝细胞来源的问题,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资助下,李兰娟院士带领课题组经过又一个10年的艰苦努力,日前取得一系列关键性突破。今年5月8日,省委、省政府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兰娟再次获得省科技一等奖。
此外,她在感染微生态领域也有深入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在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分别获省科技一等奖。
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李兰娟不负病人之托,为无数疑难重型肝炎病人带来生命和健康,获得了一项项令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作为省卫生厅厅长,她还带领全省20万白衣战士打造“卫生强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科教兴卫工程、强院工程、中医药攀登工程等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六大工程,开创卫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记者追访:目前浙江省共有“两院”院士29名
科技创新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几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全国第9位上升到2005的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这其中,“人”是科技创新的最根本要素。
据统计,目前,我省“两院”院士已达29名,其中2002年以来新增8名;2005年,我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78万人,比2001年增长57%;其中研究与开发人员80116人,比2001年增长105%。2002-2006年,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6项,其中科技进行一等奖1项、技术进步二等奖4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