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党员风采 正文
   

苍南灵溪镇戚德忠书记的“脚印”

2007年07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本网记者 叶海 通讯员 南村 成义 义欣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掌管近30万人口的县城的党委书记,其经历似乎平淡无奇;从“十佳班主任”到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说也仅仅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当我们仔细审看苍南县灵溪镇党委书记戚德忠走过的历程,发现他的每一步走得既坚实又稳健;他的每一次迈进都充满深情和真爱,注满朴素和亲民。

工作中的戚德忠(左一)

  “抓好经济建设是为官执政的份内事”

  “抓好经济建设是为官执政的重头戏,也是份内事。为官一任,如果连抓经济的概念也没有,老百姓会骂你,而自己的良心也会受到谴责”。戚德忠与记者交谈时,露出一脸真诚。

  1999年,从政后的戚德忠回到故乡担任党委委员、副镇长,继而任镇长、镇委书记。这里曾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四小商品”(商标、涤纶印刷、塑片印刷、标牌)的发祥地。可是,由于长期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的状态,这些产业一直列为随时被取缔的对象,生产和商务活动一直是在过着“刀刃上的舞蹈”的日子。

  到新世纪初,金乡逐渐形成了台挂历生产基地,而全镇100余家从事台挂历印刷的企业,证照不全者居多,天天在逃避检查和处罚。作为“父母官”的戚德忠深感责任重大。他在镇班子会议上提出规范行业的指导性意见,并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提出,挂历印刷属文化产品范畴,如果不加规范和引导,就遭灭顶之灾,而这一产业被取缔后,今后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统一思想后,戚德忠马上着手成立金乡台挂历协会,并带着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一大摞调研报告,三次南下广州考察台挂历展销会,十多次北上省城和北京,到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有理有据的“游说”,上述有关部门经实地考察,认为有必要在全省建立两个产业基地(另一在义乌)。并给予金乡台挂历生产经营特殊优惠的政策。也就是从那年起,金乡的台挂历生产基地声名鹊起,产值从原来的年六七千万元陡增到10亿余元。

  原任金乡区委副书记、退休后任金乡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的金钦治不胜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戚德忠,金乡的“台挂历之梦”早就成泡影了。“是戚书记的努力,挽救了金乡台挂历的命运,也为金乡今后的发展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现任金乡台挂历协会会长的蔡步棉也道出了心声。

  戚德忠在金乡镇6年半期间,全镇还招商引资7亿多人民币,建设工业园区2个,工业小区1个。引进资金1.2亿,建成中国金乡台挂历商贸城。

  “舞台大了,责任更重!”

  2005年6月,戚德忠调任灵溪镇委书记。“舞台大了,责任更重!”戚德忠面对新的环境虽然压力更大,但他更充满信心。

  灵溪的参茸市场是以当地商人特有商业思维创造的神话般的奇迹,这一市场曾蛮声南此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扛鼎膺重。但由于缺乏引导,一直游离于政策允许范畴之外,几遭取缔,几经迁移,2005年初,新的浙闽农贸市场开门招商时,许多经营大户却选择了外迁,诺大的市场人可罗雀,老百姓责难,老干部责疑。

  面对一叠厚厚的“上言书”,戚德忠第一次严重失眠,他同时感到锥心的痛。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叫党政办的负责人带路,私访外迁的市场,并专门约见了商会代表。

  揣着期待、怀着不碰南墙不回头的决心,戚德忠一边连续召开村干部、老干部、经营户座谈会,统一思想,一边带领有关人员几上京城。一个月的调研和考察之后,一张“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金名片落户灵溪,使几近破灭的参茸产业涅槃重生,年营销额达26多亿元。他本人也由于出色的表现,被聘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城乡经济顾问。

  戚德忠付出的努力赢得了回报。2005年和2006年全镇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速度均创历史新高,居全县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了强劲的态势,两年共实际利用外资1000.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04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17%。两年共完成19.6亿元工业性投资建设,启动45家企业进场建设,实施20多项工业投入项目;26家卤制品企业全部通过了QS认证,2家企业进了中国无区域集团行列,9家企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2006年国地税增幅以4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

  “我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戚德忠的为官之道是施仁于民,为民立德:“既然老百姓认为我是官,我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古称仁政,今称德政。叫法不同,道理却一个样。”

  600余年历史的古城金乡的护城河是见证金乡卫抗倭历史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可由于受20多年徽章标牌生产和电镀业排污的严重污染,河水发黑发臭,据环保部门监测仅金属镉就超标一千倍。曾经哺育全城人民的母亲河,竟成了人们不敢涉足的“死亡之河”。

  在“治理母亲河”日渐强烈的呼声中,戚德忠的内心感到阵阵愧疚。2000年初,他动员自己的亲属亲戚带头捐资,继而又外出沪、杭等地,向家乡在外创业的有识之士募集资金。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耗资一千多万元,终于使母亲河重焕生机。第二年春节,县里组织一支冬泳队在护城河举办了一次冬泳比赛。之后,戚德忠又再度向社会各界集资,对河两岸进行绿化,并在沿岸青石护河栏杆上雕刻记载反映金乡历史、景观传说、风土人情的图文。如今,护城河中游鱼如织,两岸鸟语花香,成为人们休憩、游乐和晨练的理想场所。

  调往县城灵溪镇后,戚德忠更忙了。面对县城历史众多的遗留问题、赴省进京频繁上访的严峻局势,他带头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他用真情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通过几个月的全镇排摸,汇总全镇464件热点问题,然后归类输入档案。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短短的一年多,345件老问题得到解决。在他的桌面信息里,记者发现每办妥一件事,他就用“√”号注明,并注明日期。今年,为响应百名书记下村蹲点的号召,他依托县委开展“三新三力”教育实践活动这一载体,深入到被列入全县的“三新三力”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村——岩头村蹲点,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农民朋友促膝交谈。最近,他又事带着“如何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运作文章”这一课题到城郊结合部的新建村蹲点。

  “岩头村6户农民与自来水厂建房纠纷一事,拖了10余年却悬而未决,是戚书记亲自出面协调才解决的,并使农民得到合理赔偿。他还特地交待镇城建、土管和房管部门为农民提供方便、开绿灯;他经常亲自到各办事处开现场会,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大情小事,能办的现场拍板;难度较大的,责成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尽快解决……。”城南办事处书记陈祖埕和我们谈到戚德忠时,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基层领导,才是群众最需要的。”

  在戚德忠的办公室采访的时候,记者无意中发现他的左腿还缠绷带。坐在旁边的党政办主任帮他解释说:他的脚是去年10月份因公扭伤的,一直没有让医生好好治一治,就这样拖着没有痊愈……就是这双脚,戚德忠“踩”出了一连串满深情和真爱、注满朴素和亲民的“脚印”。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