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经济篇 正文
   

“港航强省”建设蓄势待发

2007年07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宁波—舟山港建设为核心,推进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加快建设港航强省。郭剑彪表示,这是浙江省委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把“港航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使浙江港航事业迎来了一个别样的春天。

  郭剑彪表示,建设“港航强省”是浙江自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6倍,海岸线6646公里,居全国首位;内河航道10539公里,居全国第五。丰富的港口、航道资源和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点,是我省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浙江是经济强省,但又是资源小省,经济具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征,大宗物资运输和外贸运输需求增长强劲。

  据测算,“十一五”时期,浙江水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都将超过10%,2010年分别达到6.8亿吨和4500亿吨公里。经过前一个时期的发展,浙江的港航发展已具有良好基础。沿海港口泊位总数达107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8个,2006年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1亿吨,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755万标箱,居全国第4位。10539公里的内河航道中,高等级航道1066公里。水运运力规模已达1128万载重吨。完成水路货运量4.8亿吨,居全国第一,货物周转量更达3632亿吨公里,占综合交通总量的83.2%。全省95%以上的外贸货物以及石油、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都通过水运完成。以港口、内河航道为依托的临港临江(河)产业带,已经成为浙江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实践表明,港口兴,则经济兴,浙江港航与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去我们说“要想富,先修路”,那么现在就是“要想强,建大港”。

  郭剑彪指出,交通部门已初步确定“港航强省”的建设目标,总的来讲是: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整合全省资源,增强集疏运能力,形成“一个龙头”、“两个区域”(嘉兴港、温台港)、“三条主线”(浙北航道、钱塘江中上游航道、杭甬运河)的水运网络,更好地发挥全省港航资源的整体功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温台和嘉兴港为两翼的现代港口体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及温台环乐清湾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积极构建集装箱、煤炭、油品、铁矿石等四大货种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干支结合、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港口体系。以港口发展促进我省战略物资储运、临港工业、外贸物流等三大基地建设。到2012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7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400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基本实现规划、品牌、建设和管理“四统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华东沿海矿石中转运输基地、原油中转运输和储备基地的地位得到确立。二是构建以浙北航道网为核心,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中上游为东西大动脉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和海河联运体系。浙北航道网重点建设湖嘉申线、杭平申线干线航道,重点提升京杭运河、杭申线、长湖申线、乍嘉苏线骨干航道的通航等级,完善接轨长三角的黄金水运网络。加快杭甬运河改造,打通千年大运河京杭运河的出海口,形成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大通道。研究建设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带动浙西南、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是优化运输结构,扩大船队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形成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航运体系。运力总规模超过1500万载重吨,形成大宗散货船舶、特种船舶和内河标准化船舶的运力结构,使运输船舶的专业化、现代化、大型化、标准化得到提高。海运企业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以运力规模超100万吨的企业为龙头,运输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为骨干的我省航运经济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

  郭剑彪强调,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是我省建设“港航强省”的重头戏。浙江把宁波-舟山港定位为国际性枢纽港、世界级的东方大港,遵循了中央的有关战略决策,也符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决策是非常正确、适时的。已经过去的2006年,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第一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1亿吨,而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则冲破4亿吨大关,在国内港口排位稳居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连上两个百万台阶,达到706万标准箱,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超过30%。按照规划,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6.5亿吨,争取进入世界港口前3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原院长雷斯特索罗曾表示:“经过20至30年的努力,这里有望成为中国东部的鹿特丹。”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周娜 编辑: 董良友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