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浙江海宁市采访记
2007年07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女性消费者一看到就会喜欢这种植鞣金属皮产品,但目前在市场上还买不到。”吴陆明提着一件黑色毛领皮大衣说。
吴陆明是浙江诺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专门从事女式皮装开发。在他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挂满了为明年市场准备的植鞣印花皮、缩胶植鞣皮等新材料时尚服装。而几天前,他又在做后年产品的开发方案。
诺之公司位于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浙江省海宁市。在这里,汇集了2000多家皮革服装生产企业,其皮革服装产量、皮革交易量和皮革服装外贸出口供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陆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的“皮都”几乎没有畜牧业,却平均13秒诞生一件皮衣,平均3秒生产一只皮夹子,平均48秒制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
海宁市皮革业的快速增长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到1996年,全市的皮革企业已达2700多家,2003年时企业数量达到高峰,一度增加到5300多家。当时,大多数皮革企业只有打样师,没有自己的设计师,相互抄袭的现象非常严重,海宁皮革业走到了需要“二次创业”的关头。
在海宁市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一批批企业家先后去了意大利、西班牙等皮装业发达的国家考察。看到人家一件同样面料的皮衣价格能高出七八倍,企业家们感到震撼:必须想办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否则整个行业都没有出路。
随后几年,海宁皮革业的发展重点转向了新材料开发和款式设计,创新逐渐成为全行业的一种自觉行动。2006年,全市皮革工业技改支出达7亿元,蒙努集团和卡森集团先后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有8项皮革产品列入浙江省年度新产品试产试制计划,上元皮革的“绵羊超薄型革开发”还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在海宁皮革行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个平台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那就是1994年成立的海宁中国皮革城。2006年,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皮革城接待海内外客商和消费者近250万人次,成交额70多亿元,今年2月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
“皮革城不仅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皮革城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有法告诉记者,海宁市已经获批建立一个皮革研究院,将在今年10月中旬中国皮革博览会期间正式挂牌,同时成立的还有皮革服装设计中心、中国皮革检测中心、皮革研究所等机构。
随着研发水平和制革技术的不断提升,海宁皮革业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2006年海宁市皮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利税总额695亿元,皮革服装和成品沙发出口额达8亿美元,主要进入欧洲和北美的高端市场。
除了皮革产业之外,海宁市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还有家纺和经编两大特色产业。其中,海宁家纺业经过20多年的培育,已形成一个拥有11万家企业、年产家纺装饰布11亿米、工业总产值158亿元的产业集群。通过搭建质量检测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海宁家纺布艺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质也大大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5%以上,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许多人而言,经编是一个较为陌生的产业,但随着经编产品用途的不断拓展,该行业已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在常见的针织物中,运动衣、内衣、袜子及手织的毛衣等为纬编织物,是以纬纱顺次横向编织而成的,而窗帘、游泳衣、广告布、汽车内衬等则是经编织物。经编针织物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稳定性好、容易变换花形等优点。
近年来,海宁市经编产业走上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到2006年末,全市已拥有经编及染整企业662家,2006年全市生产经编织物1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3亿元,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如今在海宁经编行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宏达经编股份有限公司、万方经编有限公司、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已先后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了技术开发中心,专门从事经编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同时,海宁经编业博士后工作站也正在申报之中。
在海宁市马桥镇,从1999年建立经编产业园以来,已经聚集了230多家经编企业,年产值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经济总量75亿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沈顺年告诉记者,产业园以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宗旨,逐步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网络信息、产品展示等。“如今海宁经编业人均创利达到50万元,而纺织行业人均创利只有5万元左右”。
“以前我们进行产品检测都寄到上海去,最快也要一个星期,如今这里有了检测中心,产品检测一般三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海宁超达经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光告诉记者,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已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只要产品有特色,企业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产业就会具有竞争力,前提是行业要有持续创新的动力。”7月8日上午,嘉兴市委常委、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宁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皮革为支柱产业,经编、家纺为优势产业,电子、化工、印刷包装为新兴产业,机械五金、袜业为传统产业的特色工业经济格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王信川 黄平 张佳祥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