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改革工作实现新突破
2007年07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报告引用】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要进一步确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推动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解读人:王永明 浙江省副省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围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创新和体制转型;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
"十五"以来,特别是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政府,强化三大服务",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回顾2006年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市县三级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完成了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减少了审批事项;开展了政府部门审批事项整合与集中的改革试点,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科)室集中,职能归并到位,各个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行政审批中心集中,审批权限到位。县级层面,在强县扩权改革基础上,选择义乌市开展了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相关计划单列的试点,探索减少行政层级的改革。乡镇层面,按照"执行政策法规、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全面实施乡镇内设机构改革,5办1所的综合性机构设置改革基本完成。
二是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了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机制,工业用地配置招、拍、挂全面实施,水、电等紧缺资源要素开展了阶梯式价格和差别价格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新飞跃的体制环境得到改善,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的32条政策意见,进一步降低了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门槛。
三是农村领域和社会领域等事关民生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专业合作社模式,重点培育了农技服务型、生产基地型、专业销售型、互助合作型4大类专业合作社,有效联接了237万户农户。农民群众盼望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并在1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创造性地建立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并在农村全面实施。围绕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制定出台政策,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围绕"医疗保障全覆盖"目标,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在29个县(市、区)积极开展城镇职工以外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全部免除了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开展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较好地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积极开展了"名师支教农村"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改革。
四是统筹协调改革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省、市两级政府都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搭建了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平台;建立了联络员会议、改革实施意见、改革工作考核等制度,形成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进改革的机制。
二、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
总的来说,当前全省经济形势相当好,一季度增长速度比原来预料的要快得多,达到14.6%。应该说,近几年来浙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且几个经济关系总体来说是好的,不管是三大需求也好、三次产业也好、三大收入也好,比例关系比较合理,尤其是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如何保持合理的投资水平、优化投资结构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比重可能下降的问题、工业企业效益较低、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等问题将愈加突出。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了改革方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新时期新阶段,浙江更早地感受到了粗放型增长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制约,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等方面的不适应。
但当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改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片面认识:一是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的思想,认为浙江市场化程度高,微观主体活力强,特别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感觉改革可以告一个段落了,从而淡化、弱化、边缘化改革工作。二是重发展、轻改革的思想,认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要素的瓶颈制约等都是客观性的外部性的问题,不注重从制度创新、体制保障上来研究问题探索出路。三是求稳怕难的思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的中心环节逐步转向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对政府权力利益调整的改革,自己改自己,小思想多、难度大、进展慢;同时,社会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强,广大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改革成本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地方产生了怕财力难负担、怕群众不满意、怕改革难实施的畏难情绪,也影响了改革的深化。
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发展中的问题而忽视改革,因为市场主体活力较强而放松改革,因为改革过程中的难度较大而动摇改革,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信心,切实增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第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着力推进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解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增长方式粗放、要素瓶颈制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根本的途径是深化改革。通过资源要素供应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强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从制度和体制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迫切需要着力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呼声强烈,关键在于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读书难",关键在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看病贵",关键在于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水平低,关键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垄断行业收入缺乏制度制约。总之,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一方面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满足不同人群公共服务需求的社会管理机制。
第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迫切需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现实的需要,人民的期望。要着力解决政府管理的"越位"问题,把不应由政府管的事情交还给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要着力解决政府管理的"缺位"问题,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要着力解决政府管理的"错位"问题,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注重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维持市场秩序。
三、突出重点,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统领,围绕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围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创新和体制转型;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工作,努力取得改革新突破,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为此,当前我们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要着重于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的新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确保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服务于大局,改革工作尤其要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省份、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建设,实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改革,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着力推进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重点是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反映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优化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增强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
第二,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以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关系民生问题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困难人员的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上有新的进展,取得新的实效。推进公平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公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机制,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改革试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控制大医院规模,增加对基层乡镇社区卫生院的投入,改善基础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及县以上医院"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制度,继续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在改革重点把握上,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革的第一信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改革方案设计中,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强化公众参与,加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改革实施推进上,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以最科学的方法、最小的波动,换取改革的稳步推进。
第三,着力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建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的整合与集中改革试点,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做好义乌扩权改革试点,为探索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提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乡镇执法监管改革试点。
四、加强领导,形成改革攻坚新合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更加艰巨,涉及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
第一,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目前省、市两级政府都已经成立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增强了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如何更好地发挥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完善提高。改革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好对改革全局的领导、协调职能,审议决定改革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改革实施意见,审议决定重大体制改革方案,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办公室要真正成为一个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平台,充分发挥其作用,重点是牵头制定、组织论证重大改革方案,协调部门意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开展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指导全省面上改革工作的开展。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部署,政府直接领导,改革部门协调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改革工作新格局。
第二,加强改革的责任落实和密切配合。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2007年浙江省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按照省级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及时分解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指导、协调、督促改革任务的落实。各部门和各市、县要把做好2007年的改革工作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关注民生、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举措来抓,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各个方面都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加快建立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运转规范、配合默契、齐抓共管的改革工作新机制。
第三,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力量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又是改革的参与者,要牢牢把握改革这一动力源泉,善于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改革、谋划改革、组织实施改革。改革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改革工作者既辛苦又清苦,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关心改革工作者,切实支持改革工作,配强配好改革队伍,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剂编制充实加强专职改革力量,确保各项改革有人抓、有人干。
来源:
《浙江经济》
作者:
浙江省副省长 王永明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