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浙商走出去

2007年07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报告引用】: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要进一步确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推动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一方面要妥善地引导浙江企业走出浙江发展,充分利用省外的资源和市场,做强做大浙江人经济,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因势利导,大力鼓励那些在外做强做大的优质浙商资本回归家乡、服务桑梓、发展浙江。

  5月9日至24日,我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赴重庆、湖北两地作了一次考察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我省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和我省与渝鄂两地的合作交流情况,为我省如何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深入实施"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考察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调研受到重庆、湖北两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考察内容非常丰富。一是与重庆市、湖北省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交流,听取他们对浙江和两地合作交流情况的看法和意见。在重庆市涪陵区召开了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参加了援建20个新农村的签字仪式,在武汉召开了部分在湖北的浙商代表座谈会;二是考察了我省对口支援企业娃哈哈涪陵分公司、涪陵浙江小学和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三是参观了著名的三峡工程和重庆市、武汉市的城市、文化建设。此次考察调研,是我继1995年赴渝鄂两地衔接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之后的又一次渝鄂之行,真切地感受到12年来两地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三峡工程给库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两地各级党委政府对浙商的关心厚爱,感受到在外浙江人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实情,受到了启发,收获很大。

  1.我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成效显著。1993年,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对口支援重庆市涪陵区,宁波市单列对口重庆市万州五桥开发区。近15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要求有对口任务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省与库区开展经贸合作项目198个,协议总金额83亿元,已到位资金52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上交税收11.7亿元,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同时累计无偿捐资赠物1.22亿元,援建各类公益项目172个,接纳劳务1.7万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1300余人,挂职交流干部261人,接收外迁移民9128人。浙江的对口支援对库区的经济发展、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重庆市涪陵区领导说的那样,浙江的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肯定,重庆涪陵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与浙江的对口支援工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我省的对口支援工作,一开始就制定了"领导重视,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28字方针,十分注重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和库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优势的发挥;十分注重通过引入浙江优势企业和资金经验,帮助库区培育"造血"功能;十分注重追求和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如娃哈哈公司在涪陵的投资,12年来共创产值31.11亿元,利税5.92亿元,安置下岗职工和移民1300余人。江泽民、温家宝、李鹏、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前往视察,高度肯定对口支援工作的"浙江模式"。

  2.浙江与重庆、湖北的经济合作态势很好。浙江与重庆、湖北的合作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推动与两省市合作交流的力度。2004年5月,习近平同志率浙江党政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先后访问渝鄂,达成了一大批经济合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合作交流的深入开展。目前我省已与两地形成了领域广泛、渠道多元、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合作交流新格局。据统计,在重庆、湖北两地投资经商的浙江人约有48万,创办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累计投资达到750多亿元,主要从事工业、商贸、农业、旅游、房地产、服务等行业。这些企业在当地发展总体情况很好,他们走出浙江,在中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支撑,当地政府也给了浙商优惠的发展条件,一大批浙江企业得以做强做大,既壮大了自身实力,也有力促进了投资地经济的发展,支持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告诉我,在湖北的外来投资中,浙江排在第1位,占总量的40%多,浙商对湖北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一路上,我们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浙商在当地的影响力,听到浙商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如在与湖北十堰市房县领导交谈中得知,在房县就有好几家纺织企业,是当年我省压锭时,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发展,目前经过技术改造后,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另外,房县在浙江的打工者有近3万人,对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小。可见开展区域合作交流既是当今发展趋势,也是互利双赢的。

  3.在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作用不小。我省目前有4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投资经商。为了提高在外浙商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服务,增强他们与浙江家乡的联系,从2001年开始,省协作办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陆续组建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重庆市和湖北省的浙江企业联合会是2004年5月成立的。当时,正逢近平问志在重庆、湖北考察,还亲自为两个联合会授了牌,对当地浙商是个很大的鼓舞。3年来,两地联合会在两省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联合会聚人心、树形象、建桥梁、维权益、搞服务的功能,特别是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还经湖北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党委,为全国在外联合会加强党的建设带了个好头。两个联合会还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组织会员企业和广大浙商参与浙江与两省市开展的合作交流活动,发动引导会员企业回归家乡投资建设,参与我省的山海协作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在外联合会(商会)已成为了在外浙江人的"娘家"和自律组织,对促进省际间的合作和在外浙江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联合会也存在着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如团结要加强,规范化建设要落实,服务水平要提高等。

  体会与建议

  (一)重庆、湖北在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大手笔的规划,高起点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次是我时隔12年再赴渝鄂两地,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难以想像,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均能感觉到两地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重庆是山城,重庆和武汉均处两江交汇之处,城市建设难度很大,但两市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都搞得很好,城市结构框架大、道路规划起点高,特别是沿江开发做得非常好,是大手笔。两省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都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两省市重视大工业的发展的思路清晰,目前二汽集团汽车年产量将达100万辆,已成为汽车行业民族品牌的佼佼者。另外重庆是西部的门户,湖北是中部的要地,两地均拥有较丰富的土地、能源、原材料、科技、人才等资源,特别是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中央实施西部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优势,发展的基础坚实,发展的势头强劲,发展的潜力很大,发展的后劲十足。

  (二)三峡工程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库区的经济发展、移民稳定任重而道远。此次赴三峡库区考察、参观三峡工程并与涪陵的同志进行座谈,不仅亲身感受到三峡工程的伟大,也感受到三峡库区人民做出的巨大奉献,感受到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移民稳定的任务艰巨,感受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库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的目标,但目前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移民就业难的现象严重,城市移民要吃低保,农村移民要外出谋生,可以说要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浙江省作为实现了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努力做好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

  (三)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我们既要妥善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又要积极鼓励浙商回归建设家乡。当前,区域合作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合作交流已成为各地区扩大开放,寻求新的发展的必由之路。浙江人素来有外出经商创业的传统,目前在外浙商有数百万之众,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企业家群体,是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配置、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是我省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主力军。同时,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也符合企业发展和资本扩张的一般规律,是浙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也接近4000美元,但要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少,既有"先天的不足",又有"成长中的烦恼"。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强调可持续发展,使我省原有的一部分优势逐步弱化,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以及要素制约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土地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狭小,劳动力成本、商务成本等不断攀升,电力、煤炭、石油等重要原材料供给日趋紧张。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是完全正确的,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今天的跨省企业,就不会有明天的跨国企业。我们一方面要妥善地引导浙江企业走出浙江发展,充分利用省外的资源和市场,做强做大浙江人经济,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因势利导,大力鼓励那些在外做强做大的优质浙商资本回归家乡、服务桑梓、发展浙江。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浙商回归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去年省里已启动了浙商回归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我认为,要认真研究,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导优质要素的回流,成为我省新阶段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战略思维,拓宽发展视野,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交流工作,这既是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也是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建议,要深入实施"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决策,加强省际间的高层互访,不断完善区域间的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和区域合作交流取得新的成效。要加强对在外企业联合会、商会的指导服务,引导广大浙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成为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为能更好地整体推动对口支援、区域合作、山海协作、在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的指导服务等工作,建议对省协作办的机构体制进行研究,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力量,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 《今日浙江》 作者: 李泽民 编辑: 陈雪晔

 相关内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