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正文
   

大桥通南北 发展机遇多——浙江慈溪采访记

2007年07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7月16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20天之后,我们按计划到达了位于大桥南岸的慈溪市。一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到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站在正在铺设沥青的桥面上,极目北望,烟波浩瀚,海天一色,让人顿时浮想联翩。

  这座自2003年6月开工建设的双向六车道跨海大桥,南起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北接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全长36公里,总投资将达140亿元,预计明年6月正式通车。届时,宁波、台州、温州以及以南的许多城市与上海之间将出现两个高速通道:一是继续绕行杭州再到上海,另一条就是从慈溪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后者将通往上海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多公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慈溪市现在处于交通末端,跨海大桥的贯通,将从根本上改变慈溪的区位条件,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和辐射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宁波的北大门,挤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2小时交通圈”,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跨海大桥尚未正式通车,但辐射和带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许多触角敏锐的企业正在抢占先机。总部设在慈溪杭州湾新区的耐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同一家颇具实力的美国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高端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大桥是合作成功的催化剂”,耐吉公司总裁、副董事长沈忠威告诉记者:“公司离大桥高速入口就5公里,开车去上海只要一个半小时”。

  去年4月,在上海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慈溪商人芦文钿,一举投资上亿元在家乡建立了一个集成电路公司。作为慈溪上海商会会长,他多年来就有回慈溪建厂的心愿,但杭州湾天堑带来的高昂物流成本一直让他望而生畏。“直到跨海大桥正式开建,我才吃了定心丸。”芦文钿说。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将企业分别设在上海和慈溪两地、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已达3000多家,其中一半为大桥动工建设后投资的,涉及IT、家电、轴承、钢结构、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领域。

  通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公路两旁,一排排彩旗迎风招展,鲜红的“祝贺大桥顺利贯通”的横幅格外醒目。

  6月26日隆重的贯通典礼的余热似乎仍未消散:在大桥周边乡镇干部的构想中、在老百姓兴奋的眼神中、在企业家的摩拳擦掌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桥经济时代”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大桥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慈溪市市长徐华江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却有些出乎意料。徐华江说,修建跨海大桥一直是慈溪人多年的梦想,但大桥建成后,市场竞争会变得激烈了。眼下大桥开通在即,慈溪社会各界人士感到了压力,“惟恐不能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

  早在大桥尚未开工的五年前,慈溪人就开始思考“大桥建成后,我们怎么办”的问题,并为迎接“大桥经济时代”而做了相应的思想准备。在《慈溪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不仅对“发展大桥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专章论述,还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定义了“大桥经济”:是因交通条件改善带来大桥两岸要素流动和集聚能力增强而产生的一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经济形态,主要体现为开放型、竞争型、渐进型和联动型的经济特征。

  “大桥的建设降低了交通成本,就是降低了要素和产品的移动成本,有力地促进了资本、技术、人力、信息等要素流动,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叶文涛在接受采访时说,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双向的、交互式的,在考虑技术、金融、企业、人才等资源会不会流到慈溪的同时,更要考虑慈溪的这些资源会不会流出去。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一种区域经济形态中,最具地缘经济优势的地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机会永远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毫无疑问,慈溪具有构筑大桥经济核心区的天然优势和基础条件”,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岑剑国表示,慈溪要力争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向慈溪聚集。

  慈溪已谋划了多项应对措施。早在大桥建设刚刚起动时,慈溪市委就提出了“主动迎接大桥经济时代”,并开始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如今该市生产力重心逐渐向大桥附近区域转移,杭州湾新区及慈东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为构筑大桥经济核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慈溪的家电等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正面临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转型。慈溪杭州湾新区可以说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其中中部为60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已引进211个项目,总投资达340亿元。西部“桥头堡”区域40平方公里,将以休闲旅游、职教研发、商贸物流、居住办公为主,如今27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已经出台,项目招商也已启动,三五年之后,在桥南这一片芦苇起舞的沼泽地上,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将拔地而起。

  在跨海大桥南桥头西侧,一块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将被永久保留,形成大型的湿地公园和规划相关旅游区。占地达2000亩的大桥生态农庄便是一个“示范窗口”。自2005年9月开业以来,这个农庄已接待近50万游客。农庄董事长张建昌告诉记者,农庄与大桥同步发展,如今“看大桥,逛农庄”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许多人心仪的一种体验。以大桥生态农庄为起点,慈溪正在培育“滨海桥城”的旅游品牌,在几年之内将构筑一个滨海旅游经济带。

  依托市内发达的专业批发市场,慈溪还将在城区北部规划建设一个高效畅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整合商贸、仓储、运输等行业,使慈溪成为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黄金节点。与此同时,大桥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拉近宁波港同其经济腹地之间的距离,成为宁波“港桥海联动”战略中重要的“助推器”,慈溪将发挥“桥头堡”优势,为宁波港做好物流服务。

  三五年后,慈溪可能因为大桥经济而发生巨变。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王信川 杨洁 张佳祥 编辑: 陈雪晔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