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卓勇良:大力支持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动

  (一)

  浙江是全国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4年,全省每万人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04.3个,列全国第四位。与2001年普查相比,这一指标增长了11.7%,增长速度列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二位。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还表明,与通常浙江企业规模较小印象不同的是,浙江每个产业活动单位的从业人员平均32.9人,高于全国31.5人的水平。2004年,全省每万人口的个体经营户数高达604.8户,更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浙江经济正处于重大转型阶段,呈现出结构多元、空间多元和资金多元等特点。它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战略出发,以新理念、新技术、新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促进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

  积极促进自我价值实现型创业。早先的创业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生存型创业,而今后的创业活动,除了追求个人福利水平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营造全社会宽容氛围,允许不同思想、不同价值、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在法律和社会道德允许范围内,充分自主地展开各种创业活动,一些日常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不经意行为,往往会成为重大的成功创业。

  积极促进接班创业。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年龄逐渐增大,按照有关法律和习俗,他们中的一些后代将相继接掌企业领导权,也有相当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会由家族外的人接班。不管是哪一种接班类型,这种代际更替是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提升的。要顺应这一状况,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新老更替,积极为新一代企业经营者组织培训、出国考察等,加快企业转型提升。

  积极促进二次创业。多数民营企业创业初期既缺少资金、又缺少专业知识、更缺少经验,只能选择那些传统的、工艺技术简单的产业。而在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企业面临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寻求冗余资金增殖的双重压力。二次创业是一个艰难抉择,要求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能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各级政府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民营企业的不同选择,同时积极营造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提高二次创业的成功率。

  积极促进微利型创业。这类创业对政府来说,既缺少税收收入,又无高新技术带动效应,但对一部分缺少知识、缺少资金、缺少社会关系的人群来说,却是其命脉所在。摆个小摊、开个小店、办个小作坊或小工厂,做一些设计、咨询、裱装等小经营,挣若干蝇头小利,对于活跃区域经济,减轻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政府决不能以其利薄而轻视。

  (二)

  扩张和提升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浙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趋势。浙江专利活动长期稳居全国前列,近几年进一步加快增长。2006年,全省各种专利授权量3.1万件,比上年增长62.5%,高出全国增长率的37.3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专利授权量列全国第2位,每万人口的专利授权量列全国第4位。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置技术成果费用,近几年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积极扩大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当前浙江科技活动规模仍然偏小,全省2006年R&D经费投入仅为210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低于全国1.4%的水平,更是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当前要千方百计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快增加科技创新活动投入。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当前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也较低,浙江专利授权量主要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占专利授权量的58.6%,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授权量的5.8%,全国则占12.1%。根据科技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浙江2005年得分仅列全国第7位,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序仅列全国第15位。当前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也要积极支持重点基础学科的研究工作,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水平。

相关稿件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沈建明:创业创新是必由之路
·嘉兴代表团:热议城乡一体化和创业创新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