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开化县长金明:创新创业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不懈动力

  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欠发达地区更要坚持这一理念,落实这一任务,把创新创业作为贯穿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的一条主线,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开化地处钱江源头,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近年来,我县的生态经济发展逐年加快,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尤其是2006年,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增长50.6%,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位居衢州市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80.4%,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名列第16位,将一江清水送出了开化,为钱塘江流域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前移255位,上升到第498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创新创业,特别是得益于发展模式的创新。正是有了开拓创新精神,近十年来,我们对开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加快开化发展,必须立足开化实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构筑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五大框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立足于保护来规划开发和利用,力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加快发展,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了发展与保护并举、速度与质量统一、生态与经济“双赢”。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创业是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不懈动力。

  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创业热情,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县之路。

  一、推进观念创新,激发创业热情。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主体创业激情相对不足,创新动力相对不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解放思想,认真开展“树立新理念,增强新本领,展示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主题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县上下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大力营造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在全社会确立奋发向上、敢闯敢冒的价值取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扎实推进创新创业。群众是创业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才能加快惠及全县人民的富民进程。要坚持就业为本、培训为先、技能为质、特色为优,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城乡预备劳动力技能等级培训。开化作为劳务大县,必须扩大全方位培训,坚持县内转移和异地输出并重,扩大就业和自主创业并举,提高群众的创业素质、劳动技能。要切实发挥外出人员观念新、本领强的优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要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企业家是创业群体中的骨干力量。要实施企业家创业素质工程,分批培训企业经营者和管理骨干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培养壮大企业家队伍。要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开放合作、诚信规范为主要内涵的新时期企业家精神,激励更多的企业家再创新业。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创新,加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帮助万向硅峰、华康药业等企业尽早上市。开化经济欠发达,在充分激发本地主体创新创业热情的同时,必须坚持借力发展不动摇。要紧紧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客商投资方向转移、资源与产业合作的机遇,以企业争先工程、回乡创业工程和山海协作工程为载体,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切实提高借力发展水平。

  二、推进机制创新,优化创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和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加快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和老百姓创新创业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全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功能配套,积极谋划建设城关、华埠、马金、池淮等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加快推动骨干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按照提高投资密度、产出强度和容积率的要求,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企业集约化生产、资源节约化利用,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和创业平台。加快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设,争取杭新景高速公路开化段、九景衢铁路开化段项目尽早落地,积极推进城华对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优美的特色生态环境,努力把开化打造成投资者的乐土、创业者的乐园。

  三、推进思路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开化生态资源禀赋良好,人才资源活跃丰富,主导产业符合宏观调控政策导向,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产业梯度转移步伐的加快,后发优势逐步显现。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引导投资创业者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一是打造全国硅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特色工业。主动适应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两硅两药”、新型密胺塑料、竹木制品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尽快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其中,要把加快硅产业集聚、培育创新型硅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来抓,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研发新产品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强化骨干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优做长硅产业,不断提高硅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开化经济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二是打造全国重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做优特色农业。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集生产、销售、融资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抓好以茶叶、食用菌、蚕桑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做大做强效益农业。三是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培育发展特色服务业。紧紧抓住旅游市场兴起的机遇,发挥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钱江源头的品牌优势和三省边界的集散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努力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科技创新是推进我县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畅通科企合作渠道,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实现从“开化制造”向“开化创造”转变,努力提升全县经济整体竞争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完善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积极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和谐发展环境,培养引进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达标排放,为开化长远发展留出充足的环境空间,为钱塘江下游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